首页 > 健康资讯 > 疾病预防保健

关注糖尿病,从“足”开始

作者: 管理员  阅读次数: 7922 发布时间: 2013-06-15

70多岁的退休柳大伯,得糖尿病已经有10来年了,平时主要以门诊配药为主,很少进行体检、化验,血糖也是大半年偶尔测一次,多数时候血糖值也不理想。这3年来柳大伯感觉下肢麻木感逐渐加重,脚趾也发凉,冬天特别怕冷,穿了厚厚的袜子走路感觉双足更加迟钝了。他间断的也到医院配些维生素,但情况没有多大改善。天冷了,柳大伯女儿体贴的想到爸爸脚麻不舒服,就提出去中药泡脚。柳大伯由于感觉迟钝,泡脚时间长了点,修脚师傅还帮他修了老茧,回到家发现有一个脚趾的侧面出现了一个小破溃,当时没有流脓、流血,也不痛不痒。柳大伯没当回事,可是过了3天,柳大伯感觉发烧了,再一看,糟糕,小洞变大了,好像还有点黄脓。这回柳大伯去了社区医院,医生劝他去大医院治疗,柳大伯嫌麻烦,要求挂点消炎药试试看。这样消炎治疗了3天,体温反而逐步上升,这下子家里人着急了,这才赶忙送了医院住院治疗。进了病房,护士长把创口消毒了一看,虽然表面创口不大,但里面其实已经有个很深、很大的溃疡了,再抽血化验,白血球非常高,柳大伯懊悔不已,早点来医院就好了。

柳大伯的例子说明糖尿病病人需要格外重视双足,如有出现足部创口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出现足部感染,就要及时到医院处理治疗。糖尿病足并发感染控制难度大,如果出现脓毒血症、脏器功能衰竭,为了保命,很可能需要截肢。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呢?首先,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定期到医院复诊,如果双足出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小腿部胀痛、需要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继续行走;双足发凉、局部皮肤发紫发黑;双下肢疼痛、麻木、痒和感觉迟钝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尽早进行糖尿病血管和神经方面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有糖尿病性血管及神经病变,以利于早期治疗。

其次,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爱护我们的双脚当然相当重要,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洗脚,患者的足部往往不能正确感知温度,所以应该先用手或手肘感知水温,以温水洗脚为宜。如果需要用一些中药等泡脚,注意泡完后再用清水洗净,以免溶质细渣在穿鞋袜后造成摩擦伤。每次洗完脚,要用干软布巾将脚上的水吸干,不能忘了足趾下方和趾缝。 其次是修脚,不管有否有甲沟炎或者趾甲变形,修脚均以削到甲与皮肤边缘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到边为宜。老年患者视力不佳,最好有家人代为修剪指甲。如有趾甲卷入甲沟,应小心修削,不要损伤皮肤,如发生损伤,立即局部清创用药。再次是鞋袜,袜子要求是无缝纺织棉袜,最好有一定厚度,保温与缓冲压力。经常检查袜子里面,最好能将袜子翻卷后洗涤,以防袜子里面有线头成团或成绊线,对足部造成损伤。鞋子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应选择厚底宽头鞋,保证足底受力均匀,减少局部摩擦。另外,每次穿鞋,均应该用手插进鞋里检查有无小的异物。最后,提醒各位病友,寒冷的冬天,虽然每天穿袜穿鞋不易受到外伤,老年患者也要每天仔细检查自己的双足,不要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