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教育

警惕!冬春交替,很多人中招!

作者: 党政综合办公室  阅读次数: 1931 发布时间: 2025-03-03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医生提醒,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由感冒引发的中耳炎等耳部疾病的患者也相对增多,尤其是儿童感冒期间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最好到耳鼻咽喉科就诊检查,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听力损伤。



儿童感冒后,尤其要注意


中耳炎,是指中耳(包含鼓膜、鼓室、鼓窦、乳突等)发生的炎症。浙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赵智翔主任医师介绍,常见的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特殊类型的中耳炎等


中耳炎多发于冬春季,这一时期,1岁至12岁的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特别是5-6岁的儿童,这与儿童咽鼓管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腺样体或扁桃体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儿童的咽鼓管接近水平面,管腔较短,使得鼻腔和咽部分泌物易倒流进入中耳,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而成人的咽鼓管和水平面呈45度角,形成了一个斜坡,减少了这种倒流风险。此外,儿童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增加了咽鼓管堵塞的风险,使得鼓室呈负压,液体渗出导致中耳炎。



做好这几点,预防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堵感及耳鸣,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可能迁延不愈,进而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及耳鸣进一步加重,伴耳部流脓,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如病情继续发展,还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例如:面瘫、迷路瘘管、脑脓肿等)。


生活中,预防中耳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避免用力擤鼻。


2.本身有外伤性鼓膜穿孔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避免耳部进水。



3.勿卧位喂奶,喂奶时应将小儿抱起,轻拍后背。


4.若孩子有腺样体肥大,应及时去医院诊治,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


5.勿用力挖耳,忌挖耳过深


赵智翔特别提醒儿童家长,在照护婴儿时,如发现孩子出现哭闹、拒奶、摇头、挠耳朵,甚至伴有高热、呕吐等症状,以及耳朵流出黄色、白色或含有血迹的液体,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处理。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听力变化情况,建议每年定期为儿童检查听力,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