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致命一阻”,痛到怀疑人生!
作者: 党政综合办公室 阅读次数: 3360 发布时间: 2022-01-04
“虽然这个元旦在医院里过,但是我们真的很开心,感谢医术精明的专家帮助老人缓解了燃眉之急!”在浙江医院灵隐院区消化内科病房,一名患者家属感激道。
排便困难痛苦不堪
105岁高龄老人做了这个手术
杭州的周奶奶(化名)今年105岁了,吃得下饭,走得了路,儿孙们一直以为她身体不错。然而3个月前,周奶奶出现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伴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症状迟迟不能缓解,老人痛苦不堪,家人将其送至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行腹部平扫CT检查提示肠梗阻,并考虑结肠癌可能。由于周奶奶肾功能非常弱,条件不允许做增强CT,为此,浙江医院消化内科、营养科主任郑培奋主任医师建议做肠镜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最终的结论也应证了专家们最初的判断。
浙江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消化内科朱琴副主任医师是周奶奶的初诊医生,她说,这种恶性梗阻仅通过一般的保守治疗是难以缓解的,但是105岁的高龄老人如果行结肠癌手术治疗,风险非常大。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冯玉良主任医师评估了老人的情况,认为置入肠道支架缓解梗阻是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冯玉良经验丰富,曾经为多位恶性梗阻高龄患者进行内镜下肠道支架置入术,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家属放下了疑虑,打算为周奶奶试一试。
12月30日,冯玉良为周奶奶实施了肠镜下支架置入术,仅仅半小时内,支架释放顺利,见粪水流出。术后的周奶奶排气排便通畅,腹胀腹痛症状明显好转,也恢复了进食,愁了这么多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Δ支架放置前后
这两种肠道肿瘤患者出现肠梗阻
可以考虑放置支架
肠道肿瘤晚期伴转移,失去最佳手术时间的患者。
冯玉良表示,以往的方法多是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时或者永久性的“造瘘”。这个“造瘘”就是在肠子上再开一个口子,经由腹壁形成人工肛门,使拥堵不堪的肠道多了一个出处,外接一个粪袋。虽然可暂时缓解梗阻,但造瘘后挂着这样的“人工肛门”既不便利于生活,也不雅观。肠道支架可以解决他们的肠梗阻之苦,患者可以恢复正常进食,又可以避免挂粪袋,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发现较早仍有外科手术根治机会的患者。
患者发生肠梗阻后,身体状况很差,这时如果仓促进行根治手术,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其次结肠肿瘤伴肠梗阻患者行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梗阻缓解2周后再行外科手术,这样近端肠管扩张、肥厚、水肿等情况才缓解,有利于术后一期愈合,避免二次手术,不仅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手术的费用。
Δ冯玉良工作照
出现以下情况时
要千万引起注意
结肠癌目前是全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结肠癌的发病率有所增高,这其中不乏高龄患者。结肠肿瘤的形成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潜伏期有数年甚至数十年,冯玉良提醒,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都应引起注意: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腹痛。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
4.肠梗阻症状。多以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为主,腹胀、腹痛、便秘为主要表现,当完全梗阻时,症状加重,表现为腹部胀痛并阵发性绞痛。
5.全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肿瘤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尤其是右半结肠癌,很多病人以贫血、消瘦为主要原因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