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的56天|带着这支最让人心疼的重症护理团队,每天数次感动到落泪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6155 发布时间: 2020-03-23
3月21日上午9点,当看着李映芳、程飘两人走出武汉肺科医院重症病房大门时,沈新终于松了一口气。
她招呼全队队员,在武汉的樱花林中,在这个终生难忘的战场,和这里的战友们合影告别。
1月27日,由她带领的浙江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武汉肺科医院重症监护组的30人队伍,从杭州坐上开往武汉的绿皮火车。陌生的队员、陌生的工作环境……面对接下来充满未知的战斗,这位有着20多年ICU护理经验的“老将”开始发愁,她不知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最大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去帮助正处水深火热中的武汉人民。
而在3月21日那一刻,所有的疑虑、担忧及苦痛都已烟消云散。历经56天,他们出色完成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战斗任务,3月22日,他们与浙江驰援武汉的首批医疗队一起平安回到了家乡的怀抱。
沈新,是浙江医院ICU护士长。回想起这此生难忘的56天,她说自己每天都会数次被感动到落泪,有来自努力与病毒抗争的患者的,也有来自一直坚守岗位的肺科医院医护同行的,而最令她动容的,这支为了支援武汉抗疫临时组建的重症护理小队。
“这是一支来自浙江全省的重症护理队伍,大家曾经从不相识,更无了解可言。带队伍最重要的就是得搭建科学的架构,按照每个人各自的所长、性格等因素综合安排工作。”沈新说,当她被任命为这个队伍的组长时,就开始为之后的团队合作担心。
更何况,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点医院之一,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基本为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患者,大量患者正进行ECMO、CRRT治疗。在这里,他们每天都要直面生死,工作难度和强度、心理压力超乎一般人想象。
不过,沈新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大是真的,每个班下来大家的衣服都是湿透,有的甚至还能从袖管里倒出水来,那种脱水的感觉比挨饿还要难受。”沈新坦言,工作20多年来,她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一切。好在小伙伴们一个个都非常给力,工作时,只要有需要,每一个人都很积极努力,当看到同伴遇上困难时,主动相互帮忙,几乎没什么磨合期,这个团队就马力全开运作起来。
沈新告诉钱报记者,这支队伍里有除了4名70后与4名90后,其余22名全是80后的中坚力量。
她还想特别感谢队里的3位男士,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只要用力气的地方,他们总是一喊就到。“谢谢你们的绅士,把我们这27位女士照顾得很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视频/摄影 王坚颖 通讯员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