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907 发布时间: 2019-09-09
商报讯 (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王婷 郭俊) 在浙江医院骨科(二)主任赵正旭的门诊中,70来岁的老人几乎可以算中年,甚至强壮年。“门诊90%以上是老人,主力群体则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年龄也是我们骨科相对比较棘手的患者年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赵正旭解释,很多老人70多岁依然硬朗,他们甚至家属的意识都停留在这个年龄段,可一旦越过了80岁这个坎,很多慢性基础疾病都会逐渐显现,因此,一旦发生骨折等意外,往往影响牵连不少。
最近,他就收治了一位80岁的患者,因跌倒引发脂肪栓塞,子女们从美国赶回来还觉得惊讶,因为老人向来身体不错。
80岁老人不慎跌倒
还引发了发病率极低的脂肪栓塞
据了解,老人的子女都在美国工作生活,他自己不愿意出去。子女见他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便联系了一家不错的养老机构入住。
今年8月,老人不慎摔倒导致髋部骨折,随后被送到了浙江医院。入院后,浙江医院即时启动了多学科会诊,根据老人的身体状态,制定了一套治疗及康复方案。
“快速康复对于老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老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在床上躺得越久,全身机能越差,对后续的康复影响也很大,因此,从入院开始,我们就为患者着手定制个性化的方案。”
赵正旭介绍,老人的髋部骨折手术选择的是微创术式,过程非常顺利,康复科介入也很早,老人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只是,老人毕竟年事已高,手术还是引发了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通常见于长骨骨折等情况,由此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和释出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循环引起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发病率很低,不足1%,一旦发生,直接影响到肺脏,带来肺水肿,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带来生命危险。”赵正旭说,老人子女接到消息赶回国内后,都觉得父亲平时身体很健朗,难以想象他会一摔跤就摔出这么严重的问题。
打个喷嚏伸个懒腰都有可能骨折
说到这位老人骨折的原因,就不得不提一个“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
赵正旭说,通常老人发生骨折,多见于髋部、脊柱以及四肢关节,抛开患者不小心、外力导致等因素外,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关键因素。
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多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发生骨折。甚至打个喷嚏、伸个懒腰,坐公交车时车子一个急刹,等等,这些看似正常的行为或环境下,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有些老人会把这种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当作普通的腰背痛,耽误治疗,建议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时,到医院做下详细检查,排除骨折情况。”
骨折术后也要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
人的骨量在30岁达到顶峰,此后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因此一旦患上骨质疏松,几乎就难再回到从前的骨状态。因此,女性50岁(围绝经期)、男性60岁以后,都建议到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量流失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开展抗骨质疏松治疗。
赵正旭说,以目前来看,80%的老人都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且是长期开展治疗。已经发生骨折的人群,手术完成后要坚持继续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对于未发生骨折的老人来说,坚持抗骨质疏松,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跌倒作用。
“抗骨质疏松是终身的,就好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需要终身管理,治疗方式以服药为主,但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实现阶段性停药。”
《每日商报》 2019年9月7日 05版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