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前拳击冠军管不住嘴 至今多病缠身 无法逆转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6956 发布时间: 2019-04-25
时报记者 潘洁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50岁的叶先生身上集齐了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视网膜脱落致右眼失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肾功能不全、胸腔积液。昨天,记者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见到躺在病床上的他,他说,后悔啊!这一些都跟他没有管住自己的嘴有关。
赢了“我更能吃”的比赛却输了健康
20年前,叶先生是一名拳击运动员,曾经还取得过杭州市第一的成绩。退役后,他不再需要控制饮食,加上工作性质的改变,从此在吃的路上“放飞”了。他自称,三十年前,经常光顾杭州各大知名饭店。他爱吃也能吃,在外就餐的次数很多,即使在家也会经常跟母亲说“感觉肚子里油没了”,要求上红烧肉、红烧蹄髈。他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跟朋友比赛谁更能吃,最后他以两只大蹄髈加8两饭赢了。
如此胡吃了10年,叶先生体重达到250斤,也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他有点慌了。刚开始,他还能有意控制饮食,比如一碗面条,本来两三分钟就能吃完,他硬是逼自己分成好几次才吃完。很快,他就放弃控制,尤其是每天晚上一顿夜宵,不是粉条就是面条,怎么都戒不掉。他还自有一套“催眠”理论:晚上肚子饿睡不着,“高血糖不会马上死,低血糖会马上死”。
如此日积月累中,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也日渐在他身上显现。
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中方医疗副总监江缨副主任医师都表示,叶先生的情况真的非常棘手。“我们采取各种治疗方法,目前控制住了血糖,但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却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叶先生目前身上所患的各种并发症将伴随他终身,只能维持,无法逆转。就比如,他失明的右眼已经丧失重见光明的机会,一切日常全靠只能看到轮廓的左眼苦苦支撑。”江缨说。
“低血糖会马上死”发生概率极少
对于叶先生提到的“高血糖不会马上死,低血糖会马上死”,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中方医疗总监吴天凤主任医师表示,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理解。
吴天凤说,虽然低血糖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甚至死亡,但发生这样的状况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多为本身身体基础比较差的,未能及时感知,又没有得到及时进食的高龄老人。
对于年龄不大,糖尿病病程不长,身体状况尚好的糖尿病患者,吴天凤表示应该尽可能将血糖控制正常的水平。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机率高达30%~60%,如果发生血糖过高持续时间长,还可能发生严重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同样可能致命。
另外,长期高血糖,会影响营养吸收致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衰弱,抵抗力下降,还容易罹患恶性肿瘤,最终影响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
糖尿病前期干预能恢复正常糖代谢
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护士丁超菲、卢璇表示,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防治糖尿病。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后,25.3%可以转归至正常糖代谢状态。
在饮食上,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居民饮食的总体原则是:合理搭配、合理分餐、食物多样,总能量控制。除此之外,还要限制饮酒。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量,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量(15g酒精相当于350ml的啤酒,150ml的葡萄酒或者45ml蒸馏酒),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
要学会合理分餐,三餐占的比例为1∶1∶1或1∶2∶2;不暴饮暴食,保持能量平衡,成人不同状态下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的热量如下:休息状态下(20~35千卡);轻体力劳动(30~35千卡);中体力劳动(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40千卡)。
除此之外,要戒烟、进行适量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最后,提醒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检查的项目为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尤其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中国居民尤为餐后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及腰围。
2019年4月25日 《青年时报》 A07版 健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