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苛求“完美身材”可能导致“病态”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8161 发布时间: 2018-11-30

    时报记者 潘洁 通讯员 王婷 郭俊

    明明一点都不饿,但就是想吃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如果这样的行为特别“出格”,那就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种心理疾病。
    减了12斤又重了30斤 17岁女孩节食减肥减出病
    前几天,17岁的小丽戴着帽子,走进了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的诊室。她压低帽檐,没说两句话就哭了起来:“我控制不住地想吃东西,要吃到撑才能停下来,吃的量超过了正常的3倍。我不想这样,但是我控制不住,真的太痛苦了!”
    精神卫生科吴月静医师追问病史得知,6个月前,小丽在国外读书期间,因为体重有些偏胖,同学嘲笑她,于是她开始关注起自己的体重、身材,通过节食、运动的方式进行减肥,短短1个月内,体重就减掉了12斤。
    后来,小丽逐渐发展为过度关注食物热量:吃的东西要称重,计算热量,多吃一点就要通过运动消耗掉,过度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她1.6米的个子,体重却下降到72斤,甚至还出现了闭经、进食后胃肠不适等症状,但她仍“坚持不懈”,继续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
    1个月前,小丽突然出现了暴食症状:控制不住地要吃东西,停不下来,一直吃到难受为止;吃完后,她又对自己的行为充满内疚和自责。短短1个月时间,体重竟然增加了30斤,而且她的情绪低落,总是担心紧张。于是她来到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
    经过综合分析,吴月静认为小丽是得了暴食症,并存在神经性厌食的病史。
    长期处于生理性饥饿状态 厌食症可能转为贪食或暴食症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吴万振副主任医师介绍,暴食症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地进食大量食物,远远超过正常水平,进食时感到无法控制,吃的速度快,直到吃到难受为止。
    “在情绪不佳时易出现暴食症状,患者往往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进食状态,所以通常是独处时或隐蔽状态下进食;进食后,又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自责,有罪恶感。”吴万振告诉记者,根据病史,小丽在暴食前其实已经存在神经性厌食。
    研究发现,因为长期处于生理性饥饿状态,部分厌食症患者会转变为贪食或暴食症,小丽就属于这种情况。
    吴万振表示,神经性厌食多见于女性,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在13-14岁和17-18岁。对体重、体形的病态观念是该病的核心症状,体重低于正常水平仍坚持认为自己肥胖,并采用极端方法控制体重。
    通常神经性厌食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持否认态度,拒绝就医,一般是家人发现患者消瘦、闭经等问题后才带到医院就诊。
    ●医嘱
    厌食、暴食都与苛求“完美身材”有关
    吴万振表示,不管是厌食还是暴食,都存在对体重体形的病理性关注,从而产生相应的病态进食和行为模式。
    “患者的个性以低自尊和追求完美为主要特征,自我评价低,希望通过控制体重维持自信心;有完美主义倾向。目前发病机制与上述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尚不明确。”吴月静说。

        《青年时报》 2018年11月30日 8版 健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