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奇痒无比,一查竟是“脚气”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579 发布时间: 2018-09-26
商报讯 (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吴玲珑) 掏耳朵这事情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甚至有人掏耳朵成瘾,不少美容美发及足浴店里还专门推出掏耳朵的服务。近日,浙江医院耳鼻喉科接诊了一位耳道异物女性患者,耳道内的异物竟然是掏耳勺上的彩色毛毛!
该科主任许敏达主任医师强调,正常人不需要经常掏耳朵,不恰当的掏耳朵行为可能会对耳朵带来严重伤害。曾就有人因为掏耳朵,竟然导致耳朵内有了“脚气”!
网购了彩色掏耳勺 结果耳朵里全是彩色毛毛
小彭今年37岁,平时耳朵不痛不痒,一点异样感都没有。最近,她去理发店掏耳朵,理发店技师从她耳朵里掏出一些彩色的毛毛来!这让她有点心慌,急匆匆赶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耳鼻咽喉科。
该科吕慧洋医生为她实施了耳道异物取出术,因为耳道窄、毛毛细,一般门诊使用的镊子根本取不出来,最后使用了手术中的耳显微器械,忙活了40多分钟,才从她的耳朵里掏出多根花花绿绿的毛,比头发丝还细。
小彭越看这些毛毛越眼熟,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掏耳工具——“我平时就有掏耳朵的习惯,一般的棉签、掏耳勺用着不过瘾,所以就去网上买了一个,一头带挖耳勺,一头带彩色毛毛的。”这个采耳工具用起来确实舒服,但她根本没想过,毛毛会掉在耳朵里。
吕慧洋说,这种耳道异物如果不及时清理,时间久了,就会跟耳道粘连,到时候不仅增加清理难度,还有可能造成耳道发炎、耳鸣、听力下降的严重后果。
耳道异物千奇百怪
就连“脚气”都会跑进耳朵里
说起掏耳工具,用得最多的还是掏耳勺和棉签。尽管医生强调无数次,没事不要乱掏耳朵,不恰当的方式易伤耳,但总有人不听。
吕慧洋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患者,使用掏耳勺的时候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戳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听力,而且一旦鼓膜穿孔不能自愈,必须通过手术进行修补。还有一次,她从患者的耳朵里取出了变硬的棕褐色块状异物,一开始从外表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仔细拨开一看:一个棉签头。
也有人自己不掏耳朵,喜欢去美容美发或者足浴店掏耳朵,但这也不是安全的方式。
前不久,吕医生就碰到了这样一个病例:患者耳朵奇痒无比、忍不住对着耳道乱挠,仔细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真菌感染了他的耳道。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脚气”跑到他的耳朵里去了。再一问生活习惯,患者说自己前不久去足浴店掏过耳朵。
耳朵真的很痒时,应该这样清理
许敏达说,耵聍(耳屎)对耳道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既可阻碍声波对鼓膜的伤害,也能减少外界物质对耳道的刺激。一般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张口,打哈欠等下颚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排出体外,因此不必刻意清理。
可是耳朵真的很痒,怎么办?许敏达提醒,清理耳朵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用棉签。耵聍一般只会出现在耳道外部,用棉签清理容易将耳垢推向耳道深处,造成阻塞。用棉签清理耳道口周围即可,不要插入耳道深部;
2.不能让非专业人士清理。有些洗头店、洗脚店等场所的采耳服务,往往使用的工具未经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甚至可能带有其他客人的病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3.保持外耳道干洁。可用生理盐水、婴儿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来清洁耳道,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注意,清洁液体可先通过涂抹在手腕上测试自身是否对其过敏;
4.清理耳道时要避免被人触碰或受惊吓。否则很容易损伤鼓膜而造成中耳炎或听力受损;
5.不要挖得过深、过于用力。如果太用力,会损伤耳道皮肤,太深,有可能会损伤鼓膜。因此在掏耳朵时,如果有碰到东西的感觉就要停下来,那表示已到尽头;
6.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朵。宝宝的外耳道皮肤更是娇嫩,皮下组织稀少,不正确的护理很容易导致宝宝耳朵受伤;
7.不要过于频繁的清理耳道,相关数据显示,临床上外耳道感染的病患,85%以上都是由掏耳不当引起的。
《每日商报》 2018年9月26日 8版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