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 疾病预防保健

秋季须防哪些传染病

作者: 超级管理员  阅读次数: 6541 发布时间: 2012-11-24

  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变化增大,白天气温仍然居高,早晚及夜间气温则相对较低,且初秋雨水较多,这段时间是感冒及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也是肠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故大家应引起重视,提高警惕,重点加强以下几种传染病的预防。

  1、轮状病毒腹泻(秋季腹泻)

  〔主要临床特征〕

  儿童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是秋冬季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如何有效防治〕

    切断传播途径是本病预防的重点。  

1.管理传染源,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医院要严格做好婴儿区及新生儿室的消毒工作。如大便不能自控的小儿,应限制其进入日托或学校。                          

    3、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在流行期间,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人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保护作用,提倡母乳喂养。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另外孩子的奶瓶、饭碗每天都需要消毒,毛巾、玩具等也要及时消毒;要保持宝宝身体的清洁干爽,及时换尿布,并用温水冲洗臀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继发感染;少带孩子到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气温的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

  

    2、伤寒(副伤寒)

  〔主要临床特征〕

  伤寒起病大多缓慢,发热可高达40~41℃,持续1~2周以上,患者呈现表情淡漠的特殊中毒面容,相对脉缓,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可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可分为4期:

  1.初期:病程第1周,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呈阶梯形上升,伴畏寒,热退不伴明显大汗。可伴全身不适、咳嗽、咽痛等。

  2.极期:病程第2~3周,多呈稽留高热,相对脉缓或重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中毒性脑病表现。病程第6~14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皮肤上分批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即玫瑰疹,压之褪色,一般在10个以下,约2~4天内自行消退。这是伤寒相对特异性表现之一。此外,还伴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及黄疸,明显食欲不振及消化道症状。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患者病情好转。

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食欲恢复,一般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形成慢性无症状或轻型的带菌者。

〔如何有效防治〕

  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全程治疗,严格管理。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讲,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病人,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 

〔主要临床特征〕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三大主征和五期病程经过。 

1.发热期:急性起病,发热一般持续4~6日,伴全身中毒症状等。 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即颜面、颈部、前胸部位潮红,酷似“醉酒貌”。    

    2.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第4~6病日,此期特点为热退、病重,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重者可出现“难治性休克”。

    3.少尿期:多发生在第5~9病日,主要表现为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4.多尿期:多始于病程第9~14日,尿量增多超过2500ml/d为该期的标志。

5.恢复期:发病第3~4周后进入恢复期。

  

   〔如何有效防治〕

1、防鼠灭鼠。

    2、预防接种出血热疫苗,高危适龄人群应接种出血热疫苗。

    3、健康宣教,可利用电视、橱窗、宣传册等进行科普宣传学习。

    4、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休息、早治疗。      

   

    4、风疹 

  〔主要临床特征〕

    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本病往往被忽视,但妇女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则可能危及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如何有效防治〕

 1、日常应做好个人卫生,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接种风疹疫苗进行防治。接种对象主要为幼儿园、小学儿童以及育龄妇女等易感者。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可在怀孕前3个月接种风疹疫苗。

   3、接触风疹病人后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4、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发现病人后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患者需卧床休息多喝水吃稀饭等易消化食物,也可用疏风清热、解毒类药对症治疗。不要与患者口对口,面对面讲话 。妊娠早期的孕妇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如证实胎儿已受感染并发生畸形,应终止妊娠,并劝其间隔3年后再怀孕。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表现为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个别病例在结膜炎后出现下肢运动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

 〔如何有效防治〕

   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传染源的管理。

  1. 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及时就医诊治,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 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兔交叉感染;加强消毒工作 。

  2. 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3. 保护易感人群

   健康人避免接触患者,临床实验证明可采用干扰素点眼预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