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HBV DNA 及YMDD 检测临床意义

作者: 超级管理员  阅读次数: 6437 发布时间: 2011-09-13

     我国曾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虽近年报道降至中流行区水平,现仍有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多万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 (HBV) 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长期以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主要原因为缺乏有效的抗HBV药物。拉米夫定 (lamivudine)自199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已有50万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拉米夫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缺陷之一是耐药性的产生,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率明显增加。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机制为抑制 HBV DNA多聚酶(P)基因,从而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碍病毒DNA的合成和转录。临床应用中发现,拉米夫定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耐药现象,导致患者HBV DNA反跳,病情反复,极少数患者还会出现病情恶化。已有的研究表明,拉米夫定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HBVP基因突变有关,耐药株中多见P基因变异且相对集中于YMDD基序。YMDD变异通常有2种形式:一种为P区741位鸟嘌呤被胸腺嘧啶取代(G→T),则其编码的550位的蛋氨酸变为亮氨酸(YMDD→YIDD);另一种为第739位腺嘌呤被鸟嘌呤取代(A→G),则其编码的550位的蛋氨酸变为缬氨酸(YMDD→YVDD)。YMDD结构域是HBV进行逆转录的生物活性部位,也恰恰是拉米夫定干扰HBV复制的药物结合位点,这2种变异均导致了拉米夫定与多聚酶亲合力的下降或消失,体外实验也得到证实,YMDD变异株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降低为野生株的万分之一。最近不少学者还发现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存在YMDD变异,即这类患者对拉米夫定存在先天性耐药。

    我们实验室目前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 进行定量及拉米夫定治疗中的YMDD突变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经济。对拉米夫定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监测YMDD的变化对选择治疗方案及调整治疗用药,提高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