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 健康教育

全省心内科就诊患者中,一半人有心理疾病!心脏病这样治,更有效

作者: 社会发展部  阅读次数: 4087 发布时间: 2020-10-05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有关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存在心理问题。由于涉及到两个学科,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容易出现误诊。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0%~50%的患者合并心理障碍,高血压患者75.8%都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自从心梗后时常心慌

  这个“心结”还解得了吗?

  54岁的顾女士(化名),患有冠心病多年,自从去年11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开始时常感到累,全身无力,每天都有头晕、心慌、胸闷,莫名烦躁不安、情绪很不稳定,性格脾气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她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心脏问题很严重,吓得呆在家里不敢上班,晚上严重失眠。丈夫建议她吃一些抗焦虑的药,没想到她特别抗拒。经过多家医院的中西医治疗,症状仍不见缓解。最终来到顾女士来到浙江医院双心康复联合门诊就诊。

  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副主任王雁主任医师分析道,顾女士虽然辗转多家医院,但始终对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因此容易乱猜疑,总是对自己的疾病忧心忡忡。在以往的治疗中,医生多将治疗重点放在顾女士的躯体症状上,而忽视了她的心理问题,以致“心病”没有根除。在王雁的耐心教导解释,循循善诱下,顾女士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同时积极配合心脏康复,制定了运动处方,结合放松及冥想训练,进一步作了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和劳逸结合,很快,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王雁介绍,心理因素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所有心脏疾病患者,都应重视精神心理干预,以更好地促进康复。

  正当壮年却总感觉胸闷

  工作压力把他压出“心脏病”

  “我心慌、睡眠差,最近5年经常感到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有时闷得喘不上气,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同样50多岁的王先生(化名)说:“都是工作那些烦心事闹的,最近因为疫情,公司效益不好,这个情况更严重了。”他在浙江医院双心康复联合门诊,王雁主任给他安排了细致的检查,排除了心脏的器质性疾病,接受了心理治疗和个体化的运动康复,如今,各种不适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王雁表示,有些“心脏病”实际上并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而是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出现的“心脏病”症状;还有一些患者虽然心脏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是很严重,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了躯体的各种症状;另有一些患者却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经历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治疗或是心力衰竭多次住院,心理对于疾病的承受力很低,恐惧心理严重,由此加重了心脏疾病。

  不仅如此,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患者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划上等号,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出现问题,更不能接受到精神卫生科就诊,浙江医院双心康复联合门诊让患者更易于接受,可以消除患者顾虑,让他们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全省心内科就诊患者中

  每两位就有一位伴发心理疾病

  在全省三甲医院的抽样调查中,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心理疾病发病率是42.5%。也就是说,平均两个人,就会有一位伴发心理疾病。

  第一种:完全没有心脏病,只是容易憋醒或胸闷气促,担心自己得了冠心病,再加之身边听到有人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而越发惊恐、忧虑不安。他们的症状其实是由于焦虑、抑郁这些心理问题所促发的。

  第二种:心脏有点问题但并不是太重的,心电图仅仅表现为有几个早搏或ST改变,但因为不了解这些病情而精神负担很重,担心自己会发生猝死。

  第三种: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但已接受过支架手术、搭桥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尽管手术治疗很成功,但在经历了急救、手术、或者目睹了一些死亡、抢救等场景的刺激之后,加上对疾病不了解,从而产生了抑郁、焦虑、恐慌等精神心理障碍。

  心脏病患者常伴有心理疾病

  该怎么治疗呢?

  心脏不仅是一个器官,它与我们的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有很多词汇:像“一心一意、 全心全意”一样,把情感与心脏密切联系在一起,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属也”,认为是心气的充沛和心血的充盈保证了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现代医学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和心理是息息相关的,并逐渐衍生出了“双心医学”,也就是心脏+心理。

  这种现象的病理学机制是什么呢?心血管是由一套非常复杂精密的控制系统调节的。这套控制系统称之为“植物神经”,由大脑发出,它负责调节身体各个系统正常运行。而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这套系统的平衡状态,最终影响心脏。过度兴奋、激动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如果遇到情绪激动的情况就有可能会被破裂,粥样斑块会像一座火山一样喷出来,碎裂的血脂、血栓就会堵住心血管狭窄的部位,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这些都是心理和情绪对我们身体功能的影响。

  为此,浙江医院特别成立双心康复联合门诊,不仅对心脏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方案,同时有针对性的使用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或针对控制植物神经功能的大脑层面进行功能调控,比如运动、冥想、放松等,会取得明显的效果。王雁表示,运动可以缓解和释放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改善睡眠,有效的恢复体力和精力,因为规律的运动会启动神经传导通路,使得大脑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而它们正是一种传递和产生快乐的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