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在人间|老伴肿瘤晚期,我选择陪他接受安宁疗护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5224 发布时间: 2020-10-1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婷 郭俊:“我知道迟早有这天,就是希望时间能拉长一些,希望他能少受罪,别那么痛苦。”坐在老伴的病床前,83岁的唐奶奶低声说。

她知道老伴已经听不清,但还是刻意压低了声音。

今年年初,唐奶奶的老伴,88岁的吴爷爷被确诊结肠癌晚期,和孩子们商量好,唐奶奶最终拍板:放弃手术,陪老伴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3个月前,唐奶奶多方打听后陪吴爷爷住进了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结婚61年了,钻石婚都过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分开过,我会在这里陪着他,一直到最后。”


身体蛮好的老伴

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

吴爷爷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床头挂着一大袋营养液,缓缓地滴着。他微睁着眼,看似有些疲倦,但只要老伴附身在他耳边说话,他立刻会有回应。

一头白发的唐奶奶坐在旁边,吴爷爷的病床的边上,就是她的床铺。

老伴3个月前住进这个安宁疗护病房,唐奶奶那个时候就一起入住,一直到现在。

吴爷爷的床头柜上放着两张黑白照,那是两人年轻时的照片:都穿着军装。吴爷爷英武帅气,唐奶奶拖着两个麻花辫,明眸善睐。

“我们俩都是部队出身,参加过抗美援朝,我还渡过了鸭绿江。这是我18岁时拍的照片,每个人的18岁都很漂亮啊。”唐奶奶忍不住感叹。

这几张照片是不久前,她从家里带来的,放在病房,给老伴看。这是两人最美好的记忆。

生病之前,吴爷爷的身体一直蛮好,老两口独自生活,没有依靠子女,也没有请保姆。

“我们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他经常自己出去买早餐,想吃包子了,一大早起床,遛个弯,顺带就买两个包子回来。”唐奶奶也腿脚利索,身体没什么大毛病。

吴爷爷的病可以说是“突如其来”。今年1月初,他时不时觉得腹涨、胃涨,因为疫情,一直没去医院,等到再去检查时,发现是结肠癌晚期。

“当时医生住院通知单都开了,但我们商量好,决定不做手术。”对唐奶奶来说,做出这个决定不算纠结。

“我们看到过太多生命末期的人,治疗过程要承受的痛苦:化疗要脱发、呕吐,手术要切开,最后还要插各种管子,太痛苦了。”

唐奶奶曾经看到过一位癌症末期的老人,手术后,身上还带着各种管道,没有意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孩子们来看她,叫:妈,妈。她像木头人一样,没任何反应。看着太难过。”

“我们这一辈子,前半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家庭,奉献给子女,最后这段路想走得平静一点,不要受罪,不要吃苦,安安稳稳。”唐奶奶说。


能养老能治疗

他们前后找了四五家机构

其实,在吴爷爷生病前的一年,老两口已经开始四处寻找养老的地方。

“那个时候,我们就想,以后行动不便了,怎么办?我们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也不想请保姆,害怕被欺负。我们当时对养老地方的要求就是既能照顾好我们的吃喝,关键还要能看病。”

唐奶奶先后看了四五家机构:有些只是单纯的养老,适合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有些不能看病,看病就医还需要出去,她觉得真到自己走不动的时候,光靠护理是不够的;有些可以就医,但项目太简单。

吴爷爷在住进 医疗照护病房前,曾在另外一家医养机构住过一个月。

“那里虽然也会看病,但像留置针这种都不能放,对我们来说,不太方便。”

一番比较之后,唐奶奶觉得 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位于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最适合老伴的地方:除了专业的治疗护理,可以提供安宁疗护;能降低吴爷爷的病痛;还关注她和吴爷爷的心理,病房由浙江医院托管,医疗水平有保证……

“比如他腹胀,肠梗阻后,大便解不出,这些我们都会及时进行症状控制,专业疼痛管理,不让他痛。”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护士长项巧珍说,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一切治疗,反而是帮助患者更积极地有生活品质的活着。

“我们对安宁疗护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是以疼痛管理、症状控制、营养支持和灵性照护为主。”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主任、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柴栖晨解释,“医生将遵循特殊的治疗原则,即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减轻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直到他们去世。”


60多年没有分开过,

她想陪他安静地走完最后一段路

吴爷爷刚住进病房时,情绪有过低落。

“他说:我可能出不去了。”唐奶奶一直记着这句话,她对吴爷爷说:你要坚持住,我们中秋节可以回家。

这也是项巧珍叮嘱唐奶奶去说的,“给吴爷爷一些小目标和期待。”

果然,那段时间,吴爷爷一直念叨,要回家过节。

中秋节前,唐奶奶带够了10天的营养液,并在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原有学医背景的唐奶奶掌握了如何输液。中秋节当天,老两口在孩子的陪伴下回家过节。

“他老家是开化的嘛,回家就说想吃开化清水鱼。我说:你现在不能吃。他说:那我就喝汤吧。最后汤也没喝,中秋节当天,就喝了一小杯可乐。一家人团圆、碰杯。这样,他已经很开心了。”

那几天,吴爷爷每天都躺在自家阳台上,晒晒太阳,打个小盹,怕老伴晒伤,唐奶奶还给他戴了一副墨镜。

“我给他拍了张照片,发给医院的护工阿姨看,阿姨说:爷爷真酷!”唐奶奶忍不住大笑起来。

唐奶奶本想在家住到长假结束,没想到第5天,吴爷爷就吵着要回医院。“他觉得还是住回去,安心,有安全感。”

陪护老伴的日子,唐奶奶每天都和他聊天,俯在他耳朵边,大声说些家长里短。

吃饭的时候,吴爷爷会问她:你吃的什么啊?

唐奶奶打开自己饭盒:有肉、有鱼。要不你尝一尝?嚼一嚼再吐出来?

吴爷爷摇摇头:算了,我不能吃。

吴爷爷本就依赖老伴,生病后愈加如此。

“当初找养老的地方,问他意见,他都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唐奶奶说,住院后,有一个周末,孩子让她回家休息两天,“那两天,他一天问孩子们好多遍:你妈呢?你妈怎么还没来?”

对吴爷爷来说,老伴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

记者来采访时,唐奶奶会对老伴说:你看,这么多人来看你,你要加油啊。

“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到了这个年纪,迟早有这一天。我们经历过战争,面对死亡,想选择和解。我只是想,能不能把这个时间拉长一些,这一天,稍微迟点到。这个过程,让他不要那么痛苦,走得安宁一些。”唐奶奶为老伴理了理棉被,“结婚这么多年,我们都没分开过,最后我也会一直陪着他。”


新闻+: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

每年的10月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 浙江医院医疗病房在这一天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安宁疗护主题活动,,另外在10.19日浙江医院和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设置的医疗照护病房一也将投入运营,,将新增45张病床,其中有六张用于安宁缓和医疗的患者,,目前医疗照护病房三已经有6位老人正在接受安宁缓和疗护。

项巧珍表示,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一切治疗,反而是帮助患者更积极地生活。

浙江医院副院长金肖青说,病房设立在社区医院,是顺应患者的心意,把人生最后一公里的舞台搬到离我们患者的家最近的地方,甚至是搬到家里(居家安宁),满足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情结,方便家属的探视、陪伴,让患者能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

2020年10月11日小时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