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重症医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第三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隆重召开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6126 发布时间: 2017-09-18

重症医学,对很多人来说,充满神秘而又令人敬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患者家属都误以为:病人进了ICU,那就是离死不远了!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重症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见证了它对生命维持的重要性:送进去的病人并非离死不远,恰恰相反,以前认为“必死无疑”的病人,他们在这里获得重生!

9月1日,距离“杭州7.21爆燃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我院最后一名事故中极危重伤者小黄出院。对小黄的成功救治,恰是对重症医学重要性的一次最有力诠释——生命于垂危中重新变得鲜活!离不开重症医学团队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执着的敬业精神。 

如何揭开重症医学神秘“面纱”,提高大众对重症医学的普及率,规范临床操作及开展相关的研究,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成为业界日益研讨的话题。

9月13日,第三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四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和浙江省重症医学年会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结合公共突发事件的具体案例,涵盖重症心脏基础和临床领域的前沿学术进展等内容,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进行深入探讨,告知大众,其实平常陌生的重症医学,就在我们身边。

△开幕式

离死亡最近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重症医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严重感染、严重复杂创伤、疑难复杂手术数量日益增加,尤其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救治等临床工作中,重症医学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化医院专业水平和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我院院长严静在大会中讲到,在2003年以前,很多人不知道重症医学,是当年的SARS让人们逐渐认识了重症医学;2008年汶川大地震重伤员的救治,让无数人见证了重症医学创造的“奇迹”;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则让更多的人明白了重症医学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重症医学是危重病人能否生存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它不仅与部分危重患者有关,更是考验医院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有效的衡量标准。

△浙江医院严静教授致辞

时代在前进,危急重症的救治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快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步伐。严静表示,整体观下大力发展亚专科,是重症医学发展的方向。而重症心脏是重症医学重要的分支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对重症心脏的认识,规范临床操作及开展相关的研究是摆在重症医学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此次大会不仅围绕重症心脏这一重要主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全国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沟通合作的平台,并进一步规范了重症医学的建设,促进重症医学良性发展,为我国综合诊疗水平的提高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共商重症心脏相关疾病诊疗领域新经验

第三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圆满举行

此次大会为期3天,大会围绕“重症心脏-心与心外器官”的主题,共同探讨重症心脏相关疾病诊疗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大会共设置一个主会场,五个分会场,由“血流动力学-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的决策”“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枸橼酸抗凝”“重症超声-心脏与容量反应性评估”“机械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四大版块构成,进一步细分为18个板块,各个板块划分特色分明,面面俱到。

△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授课

△法国巴黎大学Monnet教授授课

国内外140余名讲者紧扣“重症心脏-心与心外器官”主题,表明心脏疾病不仅仅是心脏本身的疾病,而是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组成部分,站在心脏的角度看全身、站在全身角度看心脏。针对在临床治疗中重症心脏与心外器官的相互影响、相互反应,及对器官功能的监测、支持、替代,进行更广阔的探讨,并对重症心脏与血流动力学、重症心脏与重症超声、重症心脏与心脏重症、重症心脏与脓毒症及心脏辅助手段等多个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讨论。从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到学科前沿和最新进展,满足多层次医务人员交流思想、激发研究灵感、积累临床经验。

本次大会,让1200余位参会的专家与学员看到了重症医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示了心脏重症作为一个医学新兴领域的活力、魅力和风采,也看到了“重症心脏-心与心外器官”中遇到的挑战。随着重症医学的普及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ICU“与外界隔离、神秘又恐惧”的印象正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那是个离死亡很近,却也是离希望、离重生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