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重点学科群

作者: 超级管理员  阅读次数: 15440 发布时间: 2014-08-13

[学科名称] 老年医学重点学科群


[牵头人] 严静


[学科等级] 省级


[学科介绍及科研成果] 


1、学科群带头人


学科群带头人严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老年心血管与老年危重病临床及研究20余年,在老年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治与抢救经验。负责制定国内多项指南,近年来共获得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8项,发表各级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书籍8部,参编10余部。举办老年医学国家级、省级危重病学术会议10次,参加人数3800余人。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9人。2005年获“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9年度获得浙江省优秀医师奖,2010年获得第七届中国优秀医师奖,201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浙江省首批医药卫生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2年获全国优秀医院院长荣誉称号。


2、学科群介绍


老年医学重点学科群,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卫生厅第一批医学重点学科群建设行列,原学科群95人,新增50人,共145人,其中50岁以下为125人,高级职称62人,博士20人。于2013年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目前处于验收准备阶段。


学科群主攻方向:


1.老年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人群防治技术


建立慢性心衰的诊断评分系统、确认心衰早期诊断的无创指标、建立心衰危险分层和评估模型、治疗决策模型和多目标疗效评估模型、优化心衰综合防治,提高人群心衰检出率,提高人群心衰知晓率,提高心衰危险因素控制水平,提高有效药物使用普及率。


2.建立老年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规范化方案


建立网络健康档案;社区医生专业技术培训;对患者的按时随访率、高血压患者服药率、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覆盖率、降压药物正确使用率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个体危险因素干预率达到80%,急性事件报告准确率达到95%,彻底改变高血压防治分离的现况。


3.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进行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其机制研究。建立省内最大的CRT治疗患者样本,进行前瞻性随访工作,对CRT的适应症进一步研究;通过术后随访,评估CRT治疗的在不同适应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房颤以及其它房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可能的机制。


4.老年痴呆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的研究


探讨老年痴呆病人的临床诊治模式。建立浙江省首家老年痴呆病人临床资料库。引进国外先进的功能评估系统,开展老年痴呆病人全病程(从轻微认知功能下降到中重度痴呆)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跌到风险性,日常生活能力(ADL, IADL)及认知功能的评估。前瞻性对照控制研究老年痴呆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阶梯性下降的模式以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使该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同步接轨。探讨各不同时期老年痴呆病人的功能状态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与德国柏林老年医学中心(EGZB)合作开展老年痴呆病人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非药物康复治疗,探讨中国老年痴呆病人的临床诊治模式。通过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减少中晚期并发症,弥补国内老年痴呆病人非药物功能康复治疗的空白。建立老年痴呆病人血标本库。开展Neprilysin基因多态性在Alzheimer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多项基础研究,通过对Neprilysin基因多态性的系统分析,找到一种可能的方法,用于患AD疾病风险性的评估。


5、心血管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相关机制研究


对心功能障碍患者设定康复运动方案,指导病人康复锻炼,同时监测患者心脏康复的全过程并进行评估,探索有效的康复干预手段和实用有效的运动处方。


老年医学学科群是以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多学科交融发展、合作科研攻关的学科群体,以已建成的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和危重病医学为核心,集约具有一定内涵联系的学科如心脑血管病、危重病、内分泌和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等多个学科及中心,以成立临床诊疗中心和科研协作的形式进行学术间相互渗透,技术上互补增强,并围绕主攻方向的研究与发展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术实体。


3、学科群成果


截止2013年底,学科群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183项,其中“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6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协作项目2项,卫生部行业基金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3项,厅级项目139项,院级课题91项,其中招标征集项目27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23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奖6项,厅级成果奖1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32篇,一级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19部;获得各种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