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王老先生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扭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旁边的X-线透视监视器,监视器上面正显示着他刚刚进行的动脉造影的影像——一个累及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的动脉瘤。在他的腹股沟部,叶金明主任医师已经通过一个3cm长的小切口切开了他的股动脉,将一根带记忆合金支架和超薄人工血管复合体的导管经股动脉切口导入了他的腹主动脉,在到达预定部位之后,导管开始缓缓退出,记忆合金支架随之慢慢张开,再次腹主动脉造影后,从监视器上的显示可知,原有的腹主动脉瘤已经消失了。
手术顺利的完成,悬在王老先生心中多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连声道谢。术后当晚王老先生即恢复饮食,第二天便下床活动了。这个手术采用的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微创腔内隔绝术。王老先生年老体弱,还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手术的风险太大,正是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性使他获得了治愈的机会。
动脉瘤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创伤、感染、先天性等病理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局部血管壁薄弱后发生的膨出扩张,形似“瘤”,而并非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肿瘤,是一种良性疾病,它在英文中有一个专有名词“aneurysm”,是一个来源于希腊语的词汇,其原意是“扩张”, 在翻译成中文时,由于使用了“动脉瘤”一词,使许多人望文生义,产生了误解。其中腹主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动脉瘤。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总体死亡率高达80-90%,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也是血管外科治疗的主要疾病之一。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都是因为该病与世长辞。在美国,由腹主动脉瘤的破裂致死亡的人数占成年男性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十位。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及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腹部或脐周的搏动性包块,有时会有隐痛或周围脏器压迫症状。腹主动脉瘤形成后,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瘤体会逐渐扩张增大。一旦发生破裂将导致患者因大量失血而死亡,因此主动脉瘤被称为是“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前文提到的王老先生自从得知自己得了腹主动脉瘤,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腹主动脉瘤虽然有较高的破裂倾向,但是从它的病理变化我们可以知道,它是腹主动脉扩张而非肿瘤,故只要能预防其破裂就达到了治愈的目的。目前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破裂和延长生命。从最初的结扎、栓塞、包裹到现在的经腹手术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以及最新发展的腹腔镜腔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血管腔内修复等,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
近20年来,血管腔内记忆合金支架,超薄涤纶纺织人工血管、血管内导管等技术逐渐成熟,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无创血管检查技术日益精确,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就是在这许多知识上的积累与众多技术上的进步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开腹巨创手术相比,腔内隔绝术无需全麻、开腹和阻断主动脉,手术的创伤小,疗效确切,手术仅需在大腿根部作一个3cm长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输血。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当晚既可进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并发症率、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大量的临床报道和循证研究均证实腔内修复围手术期安全性比开放手术高。这就使许多因高龄、多并存病而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治愈机会。
如今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我院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术式,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周围血管动脉瘤等等,随着腔内隔绝术器具的不断改进,其治疗的适应症也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