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医院
地址:杭州市灵隐路12号
邮编:310013
电话:0571-87987373
邮箱:zjyy@mail.hz.zj.cn
监督电话:0571-81595061(监察室)

爱心服务祝您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健康资讯 > 健康教育

】【关闭】【返回

为啥你上班“摸鱼”了一整天,却仍然感觉很累?原来是这么回事!

作者: 党政综合办公室  阅读次数: 1115 发布时间: 2024-09-30

明天就是十一小长假了,今天上班,是不是有人开始走神了?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摸鱼”经历:偶尔刷个社交媒体,偶尔串个办公室闲聊两句,又或者莫名地开始刷短视频……临到下班,明明没干多少活,却觉得身心俱疲,甚至比一直忙着工作还要累。


这是因为:上班“摸鱼”真的比认真工作更累!



“摸鱼”——身体和精神都更紧绷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吴万振副主任医师表示,工作时间“摸鱼”带来的疲惫感,首先来自于高度紧张的精神和高负荷的身体状态。这种“心虚”带来的紧张感很容易令人肌肉紧绷、四肢僵硬。长时间紧盯着电脑屏幕和手机也更容易让人眼睛酸涩、视力模糊。


再多算一笔账:你以为“摸鱼”是偷来了闲暇时间,但工作任务终究还得完成,这些“成本”会导致你在其余时间加班,牺牲真正的休息时间来弥补。这样累计算下来,连“摸鱼”带加班,你的眼睛、颈椎、腰椎和全身的肌肉都付出了几乎加倍的劳动,当然会更累。



“摸鱼”——注意力分散带来认知负荷


从注意力分配的角度来说,当人们“摸鱼”时,注意力往往会不断从一个任务跳转到另一个任务。这种频繁的切换不仅导致注意力分散,使人们难以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并且增加认知负荷。


大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和整合不同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自身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甚至让人产生自己能力不足的错觉。“摸鱼”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还会扩散这种氛围,最后可能对整个团队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更容易令整体的工作状态陷入恶性循环。



“摸鱼”——其实会过度自我损耗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发展的喜悦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如果工作总是停滞在“摸鱼”中,自己一边要提心吊胆怕被发现,一边又会为绩效不佳而担心。再看看身边的同事们积极而充实的样子,内心产生的自责、失落和焦虑都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认为,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和分散精力都会损耗心理能量,导致执行能力和意志力下降。这种损耗状态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后续任务的执行和表现。


也就是说,“摸鱼”时人们可能过度消耗了心理能量,例如要不断抵抗工作的召唤和集中注意力的要求,这样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意志力,导致人在后续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精力,更容易觉得累。



怎样工作才不累?教你两招


1.任务分解,提升工作掌控感


因为工作任务而感到焦虑时,摸鱼经常成为一种“安全行为”,能让我们短暂地转移注意力,短期降低焦虑水平,长远看却会起到反效果。可以尝试将大型项目或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逐一完成;每次只要求自己把当下的一步尽力做好。这样,你也许会发现集中注意力会变得容易些,也能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2.合理规划时间,真正地休息


给自己的工作时间设置明确的限制,将工作时间明确划分为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的疲劳。比如,设定番茄工作法的时间段,每 25 分钟专注工作后,休息 5 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休息时间一定做到真正放松,而非三心二意。可以选择那些能让人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例如起身到户外走动一小会儿,闭目养神几分钟,或打理一下工位上的绿植。


最后,祝大家早(国)点(庆)下(快)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