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半年后,81岁的孙大伯(化名)查出肺结节,而且位置十分特殊,当地医院告知“如不及时处理生命将进入一年倒计时”,为此,他特地从老家赶赴杭州找到浙江医院胸外科主任祝鑫海主任医师。如今4个月过去了,孙大伯成功接受肺癌根治术并顺利出院,让他和家人坐卧不安的肺部“炸弹”终于被成功拆除。

结节长在肺门,“炸弹”有讲究
体检发现肺结节,是不是应该一切了之?精准治疗是关键。
4月底,孙大伯在体检中意外查出肺部病灶,大小约3.8x3.4cm,让人纠结的是,病灶位于左肺门。要知道,肺门位于肺的根部,与气管、主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等结构相连,这个部位的肺癌根治术风险本身就很大,更何况孙大伯属于高龄老人,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但是如果不进行治疗,肿瘤变大后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
经与放射科、肿瘤科、麻醉手术部、康复医学科等专家的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胸外科团队为孙大伯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浙江医院胸外科罗静医师介绍,孙大伯在接受两个周期的化疗+免疫治疗后,肺部病灶明显缩小,只有原来的一半都不到,约1.6x1.3cm大小。又经多学科会诊评估,孙大伯成功接受左上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肿瘤病灶得到了彻底清除,而且最终的病理报告提示有活性肿瘤细胞仅残存20%,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后续,他还需接受术后辅助免疫单药治疗。

正确对待肺结节:不焦虑,不忽视
查出肺结节,离肺癌究竟有多远?祝鑫海强调,一般体检查出肺结节的,大可不必过于焦虑。但如果结节边界不清,分叶、毛刺,磨玻璃结节直径大于8mm,尤其是伴有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密度不均匀,实性成分增高等,就得格外重视,及时就诊。肺结节治疗方法将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和制定,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
浙江医院早在2018年成立了“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是省抗癌协会授牌的全省首家省级示范中心,近年来在肺癌的科普宣传、早筛早诊、微创手术、加速康复以及包括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在内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诊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高质量的肺癌单病种管理模式,利用更智能的技术、录入更精准的信息、建立更规范的标准、提供更人文的服务,从而使孙大伯这样的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抽烟20年没生病,一戒烟就确诊?
80多岁的孙大伯曾有数十年的吸烟史,每天1至2包烟都没事,为啥戒烟了没多久就被确诊为肺癌?这让家属非常的疑虑,难道戒烟更易患肺癌?
祝鑫海解释,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长期吸烟,人体会对香烟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过度依赖产生烟瘾。而当人体戒烟后,尼古丁和焦油减少会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泛酸、胸闷气短、心悸焦虑、睡眠质量降低、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体重增加等一系列综合症状,这就是医学上的“戒断反应”。戒断反应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一般在戒烟后1~3小时内达到峰值,随后持续1~3个月。除了这些暂时性症状,本身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相反,戒烟带来的好处更大。

研究发现,和吸烟者相比,重度吸烟者戒烟5年后肺癌风险降低39%,且随着时间延长风险持续降低。戒烟时间越久,肺癌风险越低,因此戒烟更易患癌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肺癌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疾病,临床上,与吸烟相关的肺癌患者高达90%,但也有患者是因饮食、遗传、环境等因素患癌。尽管有些人长期吸烟却不患癌,但这并不代表身体就是健康的,实际上长期吸烟会让多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让我们拒绝烟草,拥抱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