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气变化诱发心肌梗死,90岁超高龄患者李大爷(化名)就诊浙江医院。一面是热切盼望能有机会给老人过百岁生日的亲人,一面是心梗入院后又出现阑尾炎穿孔险情的超高龄患者,治疗风险、难度系数都极高,救,还是不救?对浙江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来说,为患者健康全力以赴,从来都不会有一丝犹疑。
12月25日,历经一个多月,前后两次手术,身体险情成功解除、状况稳定的李大爷顺利出院。这一突破超高龄患者手术“禁区”的背后,是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普外科、麻醉手术部、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联合“作战”、与死神紧张博弈并最终获胜的过程。
90岁患者急性心梗、阑尾穿孔
哪一种状况更急?
李大爷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身体还经过几次“大修”——做过肺部肿瘤切除手术,10多年前还曾植入一枚心脏支架。冠心病在身,让他和家人对心脏问题十分重视。进入11月,随着气温波动,李大爷心绞痛的情况加剧,于是来到自己一直信赖的灵隐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被收治入院。
人到老年,特别是超高龄老人,随着身体修复能力的退化,一点小病就可能要了老人的命,何况是急性心肌梗死这样高致命性疾病。然而让李大爷和家属都始料未及的是,另一种致命的危险同时也在悄悄逼近。
查房期间,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汤益民副主任医师发现患者捂着肚子,脸色痛苦,反映腹部疼痛剧烈,但拒绝医生触碰。难道真像家属反映的那样,是前一晚吃了冷饭菜导致胃肠道不适?汤益民在仔细查体中发现,患者右下腹压痛明显,考虑阑尾炎导致急性腹膜炎,随后他通知外科专家,对李大爷进行会诊。10多年来,李大爷及其家属对其心脏问题倾注了太多关注和目光,乃至于其他身体信号,被选择性忽视了。他最终被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而且已经穿孔。问题来了,急性心梗和急性阑尾穿孔,哪一种状况更急?哪一种疾病需要优先处理?
要知道,阑尾穿孔如不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处理,大量细菌就会被腹膜及肠系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而且可能引起腹腔中毒性感染,严重感染可致肠坏死威胁生命。而对李大爷这样的冠心病患者来说,炎症感染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心脏负担,同时也将增加心脏险情急性发作风险。当务之急,必须先处理阑尾的问题,但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患者的超高龄、既往病史,都是摆在手术医生眼前的难题,更何况其为了心脏接受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用药史更是增加了术中的出血风险。不过,浙江医院对于高龄患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为此还特别开展了普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家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会诊,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11月20日,在浙江医院麻醉手术部医护人员的充分准备、全程参与下,在浙江医院普外科陈辉副主任医师、周传彪医师的娴熟操刀下,李大爷的阑尾切除术一切顺利。术后进入重症医学科(ICU),情况稳定后又被转回心血管内科,然而此时解除心脏定时炸弹,时机成熟吗?
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经过综合、详细的术前风险评估,12月17日,汤益民和心血管内科徐晨凯医师为李大爷行冠状动脉、桡动脉造影术,找到了其心肌梗死的“元凶”——回旋支近段动脉硬化,中段90%狭窄,进行介入治疗植入一枚心脏支架后,患者的心脏险情彻底解除。术后,患者胸部症状明显好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出院这一天一大早,感激不尽的患者家属送来了一枚特制的锦旗,“太感谢你们了,我们真的以为老父亲过不了这一关了呢,没想到你们这么高的技术,把他给治好了!”她激动地说。
心梗猝死四大高危因素
男性需更加留意
冬至过后,气候渐寒,各种疾病也开始肆虐起来。其中,受天气影响最大的当属于心脏。汤益民特别提醒,男性一般要比女性更关注心脏问题,这是因为引发心梗、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理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四种高危因素,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而这些危险因素,在男性身上体现得更多一些。
男性身上不良生活习惯可能较多,如酗酒、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让男性的心血管系统往往比女性更容易发病。此外,和女性相比,男性心血管系统天然缺少雌激素的保护。因此,女性在绝经之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明显低于男性。但是到了绝经期之后,女性的心梗发病率就会有所上升,最终和男性相差无几。此外,男性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要以坚强的一面示人,而这种坚强一旦变成了“逞强”,就可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心绞痛等心脏不适症状出现,但本人又视若罔闻的男性,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汤益民说,对于这类男性,适当“脆弱”一下,更多呵护自己,并不是丢面子,而是对家庭和自身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