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餐后血糖控制更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长期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明显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把餐后血糖控制好。
那肯定不少糖友都会疑惑,那到底餐后血糖控制在多少才算控制的好呢?今天咱们就深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了解一下各个时间段的血糖正常值
-
空腹血糖:3.9mmol/L-6.1mmol/L
-
餐后1小时血糖:6.7mmol/L-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
餐后3小时:恢复正常水平。
-
餐后高血糖的定义:摄食后1-2小时血糖>7.8mmol/L。
按照这个标准,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就算高血糖了,看到这里可能有一些糖友又疑惑了,那怎么医生告诉我,餐后血糖低于10就可以了呢?没错,这是因为根据糖友不同的情况,需要控制的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
不同的情况控制目标不一样
正常人:偶尔一次或多次餐后血糖为10.0mmol/L,就是升高了,应引起重视,主动寻找原因(药物或应激状态等影响)。排除一些特别的原因之后,建议进一步完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或糖耐量试验,以确定糖尿病的诊断。
严格目标人群(指新诊断的、病程比较短的、年龄较轻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友就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尽量将血糖控制在和正常人一样的范围内,也就是刚才提到的<7.8,但是偶尔一次餐后血糖超过10.0mmol/L,对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的影响也不大,重要是自我分析原因(饮食、运动、药物、应激等影响),主动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常规目标人群:餐后血糖<10.0mmol/L,可以说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继续保持。
年纪较大,有并发症的患者:稍大于10也是可以接受的。
孕妇:偶尔一次或多次餐后血糖为10.0mmol/L,都是血糖升高了。
1) 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监测餐后血糖为10.0mmol/L,应高度重视,进一步检查,排除妊娠期糖尿病。
2)既往已查出糖尿病的孕妇,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餐后1小时≤7.8 mmol/L,餐后2小时≤6.7 mmol/L。
3)当检测出餐后血糖为10.0mmol/L,应积极生活方式干预,调整药物治疗,及时与内分泌医师或妇产科医师联系。
多次检测均超过10.0mmol/L,应采取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严格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