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发药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宽箱体的小车物流为什么能像火车一样,在天花板上跑来跑去?康复机器人究竟有多神奇?7月17日,在我院三墩院区,来自《青年时报》牛通社的10余名小记者对这些充满好奇。
在三个小时的参观与学习中,孩子们不仅认真观摩了我院三墩院区的特色和亮点,听取了有关夏季养生及中医文化的科普知识,更幸运地和我院院长严静面对面。他们,度过了暑期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天。
∆严静和小记者合影
第一次挂号那么快“我都没过瘾……”
上午9点,小记者们齐聚门诊大厅,“以前我不太喜欢来医院,因为来医院说明自己身体不好,还要打针,不过听说这家医院与众不同,还有厉害的黑科技,我早早就报了名来参观。”最早来到医院的小记者说。
第一站,他们来到门诊大厅的自助挂号机前。掏出自己的市民卡,插入挂号机,几秒钟便轻轻松松完成挂号。“这样就挂好了吗?好快,我都没过瘾……”面对小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旁的家长和工作人员都笑了。
在我院三墩院区挂号非常方便,因为三墩院区率先推出了先进的“聚合支付系统”。我院信息中心主任费科锋向小记者们介绍,当出现二维码需要付款时,患者可采用任何一种软件中的“扫一扫”功能进行扫码支付,不论是使用支付宝、微信还是各银行APP的,都可以扫码成功。
酷炫的发药机器人“像变形金刚一样厉害”
“我想看看神奇的发药机器人,之前网上看到过,就像变形金刚的手臂一样厉害,它在哪?”在西药房,小记者们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发药机器人。
“哇塞,那么酷!他是怎么知道我要吃什么药的呢?”小记者们把我院药剂科主任韩奇主任药师围住。韩奇向小记者们介绍,这是来自德国的“黑科技”,需要取药时,V型4维机械手可以在三维方向运动,再配合上它的即时视觉系统,能准确找到药品所在,接着仿生学7轴多关节能用最舒服的姿势取药,还有力感应回馈技术、激光测量技术能让机械手高密度智能抓取,高效“零纰漏”准确无误……
而在门诊二楼检验科生化免疫实验室,小记者观察到,样本通过小车物流送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样本进行简单的分拣后,放到流水线的上样区,仪器将会完成离心、去盖、分杯、检测、保存等多步骤,全过程都是在流水线内封闭式完成。第一次见到如此高科技的检验实验室,小记者们惊叹不已。
病人的“玩具”也是高科技 “天花板上也能开火车”
穿过门诊大楼,小记者们来到面积约2000平米的康复医学中心。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林坚主任医师的介绍下,大家体验了智能步行阶梯、模拟训练厨具、上肢机器人等高科技康复设备。三舱7门式高压氧舱治疗,省内最长的“天轨”系统,以及“黑科技”康复机器人等先进设备,让小记者们体会到病人的“玩具”竟然可以这么高科技。
走出康复医学中心,小记者们被头顶上平稳移动的蓝色箱子吸引,“抬头就能看见一列火车”。“这是我们的宽箱体小车物流”,我院后勤管理中心主任潘善伟介绍说,在浙江省范围内,仅有少数医院采用轨道物流,而我院三墩院区是省内首家采用宽箱体小车物流的医院。“我们使用的是30cm的大箱体,能够承载18.5Kg的物品。”在更短的时间内,更精准地将大量药物运送至临床和病房中,这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运输医疗物品的效率,也能够减少人员的配置。
学习健康饮食理念 感知中医中药文化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休息室,认真听取了我院中药房主任万晓青主任中药师的授课。万晓青从青少年营养、夏季健康饮食、中医饮食和文化三方面,亲切与小记者们展开互动。生动的讲课内容,让大家树立起健康理念的同时,也让在座的小记者们做足笔记。在互动中,聪明的小记者们似乎有备而来,针对万晓青的提问,踊跃发言,并且回答准确,让人纷纷夸赞。
7月17日是杭州入伏的第一天,小记者们也来到针灸科诊室,学习了冬病夏治的中医文化和三伏贴的治病原理;在推拿科小儿推拿诊室,小记者们被温馨的诊室环境和缤纷的玩具所吸引;在中医内科,小记者们还学习到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最后,小记者们来到中药房参观,感性认识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吃午饭前吊足胃口 医院食堂里也有“黑科技”
中午,兴奋的小记者们来到餐厅吃饭,不过,比起有点空荡荡的肚子,更吊胃口的是餐厅的智慧餐盘。
“怎么没有人计算餐费呢?”“为什么把盘子放在桌子上就会自动显示不同的价格?”原来,三墩院区采用智慧餐具,多种彩色的碗碟,每一种菜对应一种价格,内置FRID标签,供智慧餐盘读取菜品和价格信息进行结算。也就是说,就餐时,只要盛有餐具和菜品的餐盘放在感应区,就能够自动结算价格。
10年前三墩分院出生的小记者 抱着二胎妹妹采访院长
此次牛通社小记者的最后一项“任务”,是面对面采访我院院长严静,此时严静院长的身份是一名“志愿者”。三墩院区投入运营不久,我院设立党员志愿岗,全体党员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充当志愿者,为门诊患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满足诉求,同时协助门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做好解释、分诊、导引等。作为当天志愿者的严静,在闲暇之余,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
当天众多小记者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祝梦凯小朋友。采访活动的第二天,刚好是他的10岁生日。而10年前,他正是在我院三墩分院出生,这次,和他一起来参观三墩院区的还有他8个月大的亲妹妹。
祝梦凯想象中未来的医院是“全自动”“高科技”的,严静院长直夸他聪明,并耐心告诉他,我院三墩院区已经逐渐实现他想象中的“全自动”了,比如医院的诊疗中心制,病人在心血管内科就诊,医生发现其他相关的疾病,不要再重新挂号,只要医生签字,就可以到隔壁心血管外科或血管外科诊室就诊;如果患者需要做心脏B超、心电图等,在同一层楼的诊区内就可以进行相关检查。“全自动”还包括聚合支付、发药机器人、共享轮椅、小车物流,严静告诉小记者们,未来,医院还将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欢迎小记者们到时候继续来参观。
或许是被严静的和蔼可亲所吸引,采访结束后,祝梦凯的妹妹激动着想要院长“抱抱”,俨然成了一个小迷妹。

小朋友们的视角是最真实的,单纯且独到,在他们眼中,真切感受到了我院三墩院区的不一样!这一天,他们不仅体验到让人愉悦轻松的医院环境、“聚合支付”的便利、诊疗中心制的全新模式、各种“黑科技”智能化带来的高效,更是第一次与大专家、院长亲密交流,从而学习到治学从业的态度。
对于他们来说,我院三墩院区是个“第二课堂”,艰苦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小记者,而浙医人们,也正全力以赴,将“一分情怀、九九耕耘、百分精术、万分责任”薪火相传。
采写:宣传中心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