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医院
地址:杭州市灵隐路12号
邮编:310013
电话:0571-87987373
邮箱:zjyy@mail.hz.zj.cn
监督电话:0571-81595061(监察室)

爱心服务祝您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关闭】【返回

新的征程,心的历程—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一月工作生活掠影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8431 发布时间: 2015-08-24

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在2015年7月20日从国内启程并与次日到达非洲马里共和国的首都巴马科,开始了新一批援马里医疗队为期2年的新征程。这支医疗队是中国政府根据2015年1月29日中马两国政府代表在巴马科签订的“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马里工作的议定书”并结合马里医院的实际需要,从浙江省选派至巴马科马里医院工作。

马里共和国地处西非,赤道穿国而过,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常年处于夏季。我省自1968年开始承担了援马里医疗队的选派任务,在长达近48年的卫生援助工作中倾注了我省几代医务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

本批医疗队医务工作人员共27位,均为高级职称来自骨科、妇产科、胸外科、脑外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普内科、消化内科、儿科、针灸科、放疗、护理部、放射、B超、病理科和检验等科室。各医疗人员均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各自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医疗队中另外有2名专职翻译和2名厨师。

中国医疗队的工作任务就是为我国驻马里外交人员、中资机构人员和马里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增进中马之间的友谊添砖加瓦。在到达巴马科的次日即7月22日,医疗队顾不上长途跋涉后的舟车劳顿,冒着当地高温高热天气和时差等不利因素就立即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交接班工作。医疗队到任的第二周就开始了医疗工作,许多马里的患者闻讯到马里医院找中国医生看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医务人员迅速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努力克服语言、生活障碍,根据现有的条件,尽力发挥自己的医疗水平,为马里医院同行们带去耳目一新的医疗技术,也为马里人民提供了代表着中国人民心意的药品和器械。

在开始工作的几天,语言是队员们最大的障碍,原因较多,其一:虽然医院地处巴马科,病人多数是讲当地语言即“邦巴拉语”;其二:医疗队员在出国前接受过法语速成培训,能够简单会话,但对于医疗过程却远远不够,医学术语和专有名词本身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其三,当地的法语发音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和日常所学、听力练习中的法语大相径庭。但我们的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法语、英语加上肢体语言,时不时请翻译过来救场,就这样问病史、诊断、处方。经过近一个月的磨合,队友们的门诊工作已经驾轻就熟,这让医院的马里同事们竖起了大拇指。

医疗队里各个科室的工作都在积极、有序地开展。现在中国医生每天接待门诊患者有100多人,每天完成各类检验、检查和治疗200多人次,中国医生主刀或参与的手术每周有近10台。由于马里经济条件差,病人往往都是病情拖到万不得已才会到医院,骨科、胸外科、脑外科、普外科、妇科等科室手术都非常有难度。颅内肿瘤通常都非常巨大,在国内都是罕见,手术难度非同一般,浙二医院的周峰主任术前仔细查体、读片,术中应对从容不迫。胸外科的食管气管瘘在国内也是疑难杂症,由于这里误服碱水导致食道损伤很多,病情迁延救治不及时,且营养状况差,这样的疾病却也不少见,手术难度非常大,术前需要精密准备和计划。普外科的甲状腺肿瘤可以大到直径20cm,腹腔肿瘤大到如成熟胎儿,这些在国内罕见的情况在这里却是家常便饭。妇科开展腹腔镜手术,微创、娴熟、便利和迅速康复让马里医生和病人都感到神奇。麻醉科的工作开展也非常有难度,马里医院本身只有一位麻醉师,而且是兼顾ICU主任,所以麻醉业务基本全靠中国医疗队麻醉师,因为病人多数都情况较差,麻醉风险大,尤其复杂手术时,往往需要多名麻醉师配合,也需要和手术医生配合。刚刚本周一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就极大的挑战了麻醉水平: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较差,术中发现气管隆凸处瘘口非常大,患儿年幼又没有合适的双腔气管插管,这里也没有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对位非常困难,手术过程患儿生命体征一直急剧波动,但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力量。内科医生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类传染病人,疟疾、伤寒之类在国内难得一见的病例在这里司空见惯,这也充分挑战了我们医生的能力。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马里病人和马里医院同行的赞赏,

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安排一直是援外医疗队的难处,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感是开展工作的不利因素。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在抵达巴马科后,时差、气候和饮食等不适应,让很多队员身体不适,所幸经治疗后并无大碍。在逐渐适应环境之后,队员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祖国给在外执行任务的队员们提供了丰富的体育娱乐设施,现在新的医疗队驻地拥有巴马科市最好的灯光篮球场、室内乒乓球馆、羽毛球场、健身器材、卡拉OK等娱乐设施,让我们有身处国内的感觉。晚饭后,太阳已经不再炙热,三三两两的队员们就开始锻炼身体,有打篮球、乒乓球的,偶尔还有马里国家队员来交流;有跑步、散步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周围绿树成荫,大家交流一天的工作,讨论遇到的新鲜事儿;也有爬山的,在山巅俯视大半个巴马科,还能看见蜿蜒的尼日尔河在日光中波光粼粼;还有下棋、唱卡拉ok的,兵来将挡,高歌引吭,都是乐在其中。大家挥洒汗水、谈笑风生,让身心都得到放松。既为了更好地工作,也为了让家乡的亲朋好友放心。集体生活离不开的是队员们的互相关心,有队员腹泻发热,其他队员送药、送姜汤、熬粥、准备病号餐;队友心情低落,队员们陪着聊天、散步,疏导郁结;搬家具换灯泡修电脑一声招呼,应者云集。生日也是队员们的节日,因为人数较多,基本每月都会有好几个人生日,经过讨论决定每月中旬的周末集体过生日,从早上大家一起买菜订蛋糕打扫卫生分配酒水,忙的不亦说乎。晚宴开始后,大家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一起切蛋糕,一起大声欢呼,一起享受美食,再端上一碗长寿面,让离家万里的队员们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医疗队就是一家人。

近一月来,宋柏杉总队长已经接受当地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包括当地影响力最大的《跃进报》《独立报》等,宋队长代表医疗队表示中国医疗队会充分发挥中国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尽最大努力为马里人民服务,解除马里患者的病痛,为增进中马之间的友谊做出贡献。

今天是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到任后“满月”,我们将不负众望,圆满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

                    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

宋柏杉

                         2015年8月21日

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全体医务人员在马里医院前合影留念


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总队长、浙江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宋柏杉在马里医院专家门诊为患者看病


宋柏杉在马里医院门诊与当地患者沟通


由浙江大学附属医学院省妇女保健院选派的妇科医生陆秀娥主任医师和由嘉兴市第一医院选派的游继红副主任医师在做腹腔镜手术


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驻地远眺(中白色楼房)


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驻地面貌

整齐的队委办公室和仓库


当地多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介绍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到马里的照片和新闻

 

医疗队队员们的业余生活


四位队员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