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哄哄的网吧
电脑屏幕显示游戏通关
23岁的小李还没来得及庆祝
握着鼠标的右手突然没了力气
他张开嘴想要求助身边的人
抛出的语句却含糊不清,不受控制……
在网吧打了一天半游戏后,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突发脑梗,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被紧急送往浙江医院三墩院区。
浙江医院脑科中心兼神经介入科主任万曙教授告诉医馆君,这是他接诊过最年轻的脑卒中患者。
现代人熬夜、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下,脑卒中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临床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不吃不喝玩了一天半游戏
年轻小伙血管堵牢了
小李今年刚毕业,跟着家人在杭州打工。出事的前一天,他收到人生第一份工资,于是来到网吧放松放松,犒劳一下自己。
但到了网吧后,他一头扎进了游戏里,熬了一整夜,连续玩了一天半,期间什么都没有吃,水也只喝了几口。最后,游戏打通关了,脑子也堵牢了。
万曙教授说,小伙子到达医院时意识还是清醒的,但讲话含糊不清,右手无法抬起。核磁共振显示,他的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
他分析说,这个小伙子有心脏病史,患动脉导管未闭,脑梗的风险本来就比普通人大。熬夜打游戏缺乏活动,水分摄入又少,导致血液凝固,最后造成脑血管堵塞。
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进行药物溶栓。但考虑到患者的心脏病史,万曙教授推测他可能是心源性脑血栓,“这种血栓通常溶栓的效果不会太好,所以我们同时做好了取栓的准备。”
小李药物溶栓之后,医生密切观察他的情况。同时,20米之外的导管室里,介入科医生、麻醉科医生、脑卒中护士也着手准备取栓。
正如万曙教授所料,小李溶栓的效果不太好,马上被转移到导管室进行取栓。介入手术很顺利,血管很快被疏通。从进医院到血流再通,全程用了50多分钟。
流程缩短一分钟
患者就多一份希望
万曙教授说,国际上DNT(急性脑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规定时间为60分钟内。
现在,浙江医院脑科中心病人的DNT大都控制在45分钟以内。哪怕是小李这样先溶栓,后取栓的患者,全程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万曙教授说,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流程缩短一分钟,患者就多一份希望。我们希望通过流程的改善和资源的整合,最大程度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
2018年11月4日,浙江医院脑科中心正式成立。脑科中心以“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为核心,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和神经电生理等相关学科,采用一站式、全方位、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据统计,脑科中心自成立10个月来,共接诊患者2万余例,急诊1千余例,其中危重病人占50%左右。
神经介入团队共完成介入诊疗量700余例,其中介入治疗数260余台,涵盖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等各种脑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团队共完成手术量300余台,神经内科收治病人数及疑难危重病例数均创历史新高。
万曙教授告诉医馆君,大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属不同的科室,诊疗也基本是分开的。
但是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同时涉及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等领域的诊疗。
医院脑科中心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等科室的诊疗贯穿起来,由专门的医生跟踪患者的情况。这样患者就不用大费周折地转科室转病房了,只要在一个地方就能安心接受治疗。
在万曙教授的带领下,浙江医院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真正做到多学科充分融合、亚专业优势互补的现代化神经病学医疗诊治中心,从而实现了多学科充分融合、优势互补和精准治疗。
患者和医生互相信赖
才能创造生命奇迹
万曙教授还强调,除了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就医流程之外,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同样重要。
他曾接诊过一个56岁的患者,当时已经接近取栓的治疗时间窗,但家人坚持出院,到其他医院治疗,医生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结果抵达另一家医院后,又因为流程的问题耽搁了时间,最后没有抢救成功,酿成了瘫痪的悲剧。
只有患者和医生相互信赖,我们才能赢得和时间的赛跑,一起创造生命奇迹!
万曙教授说,脑卒中有四“高”: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医生和患者要从院前、院中、院后三方面入手,开创卒中救治的全程管理模式,才能有效降低这四“高”。
卒中救治的全程管理模式
·院前管理
加强高危因素的筛查及控制,增强医院与120急救中心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调配机制,让患者在发病前或者发病早期就得到及时的处理。
·院中管理
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卒中救治模式,简化流程、提高精准诊治的能力。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治疗,包含高压氧、中医中药、针灸等,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
·院后管理
医院密切随访病人,病人加强依从性,定期复查,减少复发的概率。
2019年11月2日浙江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