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孙先生(化名)猛然察觉眼睛不受控制,眼皮不自觉地往下耷拉,强睁双眼看东西还是出现重影、模模糊糊,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勉强撑到目的地。经历了这样心惊的一幕,他车子都不敢开了,难道是因为疲劳过度?
01
眼睛出状况,
症结居然在胸部
最近两周内,浙江医院胸外科主任祝鑫海主任医师、副主任陈小烽副主任医师先后遇到了2例非常相似的病例。
永康人孙先生今年33岁,5月,他在高速上就遭遇文章开头险象环生的一幕。他开始以为是自己太过劳累的缘故,在家附近药店买了点药,吃了几天没有效果,又去医院做各种检查,最终才揪出“幕后黑手”——胸腺瘤。
祝鑫海解释,胸腺位于胸骨后心脏前的间隙里,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起到重要的免疫作用。胸腺还可以分泌各类激素,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青春期之前逐渐发育,过了青春期之后就会逐渐的退化。同时,胸腺也是产生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主要场所,这种致病性抗体大量增加,会影响神经肌肉间的信号传导,患者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通常最先受损的是眼部的肌肉及吞咽咀嚼方面的肌肉,严重的可能会发展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他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乙酰胆碱(一种与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就像钥匙,乙酰胆碱受体就像锁头的钥匙孔,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就像堵在钥匙孔里的异物。钥匙孔被塞死了,有再多的钥匙也打不开锁头。
无独有偶,28岁的潮汕人陈先生(化名)也确诊了胸腺瘤,症状具体表现为胸痛,且在稍微活动后感觉全身乏力,于是专程从家乡赶到杭州找到了陈小烽。为什么陆陆续续有这么年轻的患者中招胸腺瘤?陈小烽表示,胸腺瘤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家族遗传,环境污染,先天性胸腺发育异常、细菌及病毒感染、胸腺受到辐射等有关系。
02
“医”高人胆大,
实力演绎胸口卸“大石”
孙先生和陈先生先后慕名来到浙江医院胸外科寻求治疗,5月31日及6月11日,在著名胸部肿瘤外科专家毛伟敏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他们实施了胸腺瘤切除手术。
不同的是,孙先生的瘤体较大,有10×8×8cm大小(大约4个鸡蛋大小),且已侵犯心包和部分肺组织,如果采取普通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入路视野受限,将难以完成对侧心包外的脂肪清扫。因此,专家们采取的是胸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肿瘤、受侵犯的肺组织、受侵犯的心包及周围淋巴脂肪组织。相对而言,陈先生的瘤体较小,约8×7×6cm大小,且尚未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因此接受的是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手术。
相同的是,长在他们胸部前纵隔的肿瘤紧靠心脏,挤压非常重要的大血管,手术每一刀都得小心翼翼,不但要切除患者整个胸腺组织,把肿瘤“挖”干净,还要广泛清扫前纵膈淋巴脂肪组织,不然病情很容易反复。术后,压在胸口的“大石”均被成功卸下,两位患者术前的相关不适症状也随之快速缓解。
03
专家提醒,
出现这些症状不要拖
很多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为眼肌型肌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等,误以为是眼科疾病。其实,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超三分之二的患者伴有胸腺增生异常,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胸腺瘤。而胸腺瘤中也有20%患者会伴有重症肌无力。
胸外科徐艳辉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如果不明原因出现经常性的眼皮下垂睁不开、全身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当胸腺瘤长到一定大小后,会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及前胸不适等症状,若合并全身肌无力累及到呼吸肌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