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20岁的丽丽(化名)时不时会有喉咙干痛的症状,但她没有太当回事,只觉得是上火了导致的。没想到随着时间的发展,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吃饭都变得有些困难。
这才让丽丽觉得情况不对,赶紧去医院检查,经检查她被确诊为甲状腺癌,而身上所出现的不适症状,正是由于甲状腺癌引起。
得知结果的丽丽吓坏了,赶紧通知了父母。父母对于她这么小年纪患癌百思不得其解,在和亲戚讨论时说到丽丽特别爱吃蕨菜。一亲戚称,蕨菜具有致癌作用,丽丽肯定是因为吃蕨菜而导致的癌症。
但父母觉得不太对,因为一家人都经常吃蕨菜,那怎么其他人没事呢?到底蕨菜会不会致癌?
蕨菜能不能吃?
到底会不会致癌?
浙江医院营养科主任朱琴主任医师介绍,蕨菜作为不少地区常见的“山菜”,因其独特的口感备受追捧。而且蕨菜内有粗纤维、钙、铁、磷、胡萝卜素、氨基酸、谷氨酸、生物碱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适当食用蕨菜,可帮助去除体内多余的油脂、胆固醇,甚至可起到一定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但在1983年,日本的科学家发现爱吃蕨菜地区的群众,罹患胃癌、食管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对此,研究人员分析与蕨菜内含有的原蕨苷成分相关。而在2011年,原蕨苷被世卫组织列为了2B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会致癌。
相关人员对蕨菜的致癌性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发现其含有原蕨苷、黄碱醇类化合物以及蕨内酰胺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均具有致癌物性。长期摄入这些物质,的确可能会改变DNA等遗传物质,诱发癌症发生。
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并不是说吃了蕨菜一定就会得癌症,不谈剂量谈毒性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以正常食用量来看,所能摄入的原蕨苷等成分十分有限,难以达到致癌作用,对此无需过多担心。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蔬菜系教授黄科提醒,蕨菜内含有的有害物质多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在烹饪蕨菜前建议可以用清水多洗几遍,之后再热炒或者是焯水后食用。但吃蕨菜要适量,切勿长期食用。
4种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单”
吃多了会致癌?
除了蕨菜外,还有不少蔬菜被冠上了可致癌的称号,这些说法又可信吗?
1、鱼腥草含“马兜铃酸”,会致肾癌肝癌?
有人指出,许多人常吃的折耳根(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的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吃鱼腥草会导致得肾癌肝癌。
关于这个的问题,官方早已经进行了解释。2016年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食品辟谣论坛上直接指出,鱼腥草会致癌、导致肾病发生的说法是不严谨的,结果有失慎重。
虽然马兜铃酸的确是一类致癌物,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Ⅰ进入人体后会导致肾脏、肝脏损伤,甚至会诱发癌症发生。但是,鱼腥草中不含有马兜铃酸,只含有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并不是所有的马兜铃内酰胺都会损害肾脏。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学博士史军表示,虽然鱼腥草有一定健康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点也不能吃了,在日常正常适量食用鱼腥草一般不会导致肾脏出问题,不必太过恐惧。
2、娃娃菜里有甲醛,对人体有害还致癌?
传言称,现在的娃娃菜保存时间久、卖相好,是因为商家把娃娃菜长时间浸泡在甲醛内得到的结果,人在食用了这种娃娃菜,会导致身体患癌。
实际上,甲醛本身具有特殊刺激气味,在食品上添加甲醛很容易被发现。且国家明令禁止了这个行为,商家在蔬菜上添加甲醛属于违法行为,一般正规商贩不会铤而走险。
即便是包装娃娃菜之前被蘸了甲醛,但甲醛极易溶于水和挥发,在运输、售卖、储存、清洗及烹饪时,大部分甲醛都会挥发掉或溶于水流失,残留的甲醛含量会变得很少。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当然,日常购买蔬菜还是要选择正规渠道,不放心的话也可以多清洗几遍。
3、无根豆芽有毒,重则致身体癌变?
网上的传言称,豆芽在培育的时候加入无根水所产出的无根豆芽,人在食用后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女性生理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癌症。
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传言中的无根水其实是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该物质在农业、园艺、果树生长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可帮助增加产量和保鲜。这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适量使用的情况下是非常安全的,不必担心威胁健康。
4、生的或催熟的西红柿,吃了会中毒伤身?
有说法称,催熟和生的西红柿都对健康不利,长期食用容易诱发身体中毒,这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的是,生的西红柿内含有一些龙葵素成分,人在食用后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大量摄入还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但一次性吃一两个,一般不会导致身体中毒。且生的西红柿口感很差,一般不会有人去吃它。
催熟的西红柿多是使用了植物激素(乙烯产品),而西红柿成熟的过程本来就会生成乙烯,人工催熟不会产生“自然成熟中不存在的物质”,所以“催熟西红柿有毒”的说法不科学,也不会在食用后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国家对于催熟剂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带来额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