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大伯旅行途中突然昏迷且心脏骤停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6786 发布时间: 2020-07-15

  时报记者 潘洁 通讯员 吴婧

  在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病房里,78岁的王大伯神志清晰,跟老伴轻松地交谈着。很难看出来,前段时间他差一点没命了——在与老伴外出旅行途中,他在大巴上突然昏迷,并且出现了心脏骤停。所幸抢救及时,目前情况稳定,即将出院。导致这惊魂一幕的,是死亡率特别高的肺栓塞。

  在医院门口突发心脏骤停
  “快来,旅游大巴车上有人呼吸微弱,叫不醒了!”7月1日早上7点左右,随着保安急促的呼唤,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护士立即拉着平车赶往医院大门口。
  “刚见到王大伯时,他还能自主眨眼。几秒钟的工夫,我就发现他没有意识了。”急诊科护士赵华君评估发现,王大伯已无心跳和呼吸。情况十分危急,她随即跳上平车,跪着进行持续胸外按压。好在,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此时离他入医院大门不过两分钟。
  正当大家沉浸在复苏成功的喜悦中时,险情再次发生了。王大伯突发心脏骤停,复苏室再次展开生死救援。两分钟后,王大伯的心跳再次恢复。
  检查发现,王大伯出现心脏骤停的原因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梗阻性休克。明确病因后,医护人员立即为他展开对症抢救治疗。两个小时后,王大伯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当天中午12点左右渐渐苏醒。
  急诊科副主任赵峻峰说:“王大伯非常幸运,幸好旅游大巴车还没走远能及时送到医院。为后续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ICU住了5天后,王大伯转到了心内科病房。虽然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但幸运的是没有留下后遗症。目前,他情况稳定,肾功能、肝功能也恢复了正常。

  双下肢不对称的肿胀要警惕
  血栓就是血管中血液凝固而成的“血凝块”,就像河道里的淤泥一样,小的血栓可能影响血流速度,大的血栓则可能堵塞血管。当静脉血管中出现血栓,则称为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两种情况。
  深静脉血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尤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居多,约占80%。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则很有可能随着血流游走,堵塞给肺供应血液的血管,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叶金明介绍,由于深静脉血栓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特别容易被忽视。正因如此,很多人等到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较严重。
  他提醒,如果出现双下肢不对称的肿胀,要引起警惕,很有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像王大伯,在发病前几天就已经有了下肢肿胀的症状,但没有在第一时间就诊,最后造成肺栓塞,命悬一线。

  多活动可以达到预防效果
  “静脉血栓发生通常由血流速度慢、血管内壁损伤、血液高凝共同作用而产生。”叶金明提到,除了肿瘤、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病理原因外,健康人平时肢体活动减少,也是很常见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因素。
  就在上周,叶金明接诊了一名32岁的患者小张。他的左腿小腿有些肿,一走路一用力就疼痛得厉害,最后检查发现深静脉血栓已经形成,而且已有小的血栓脱落。究其原因,便是和他久坐有关。原来,小张是一名设计师,平时常常一坐就是近10个小时。
  叶金明表示,活动少、久坐不动导致血流速度慢,那些超过半天以上时间不活动或很少活动的人都是高危人群,比如办公室职员、程序员、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患者、坐长途汽车或飞机的人等。他也经常碰到连续几天沉迷游戏、长时间打麻将而导致静脉血栓的患者。
  另外,药物、激素等刺激会导致血液高凝,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因此肿瘤患者、服用精神类药物患者、服用激素的患者、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要尤其注意。而孕产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加上在怀孕期间和产后活动少,特别是坐月子期间,在产妇不能多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患病风险也很大。
  “预防深静脉血栓,首先要避免久坐、久站以及连续卧床。值得一提的是,正值夏季,气温高,如果水分补充不足,也容易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因此多喝水十分有必要。”叶金明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多活动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对于老年人、肥胖、高脂血症等有血液高凝倾向危险的人,以及长时间坐飞机无法避免久坐等情况,可以考虑穿弹力袜来预防。

  2020年7月15日 《青年时报》 10版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