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原来我们的守护神,是从未相识的她们”,留观患者写诗表白美小护,暖化了!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020 发布时间: 2020-02-19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个冬天变得寒冷,但身边总有一些温暖的力量支撑我们前行。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些来自普通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善举,如萤火之光,虽然他们自己觉得微弱,但在被照亮的人心里,可与日月同辉。

情人节,患者给她发来一首诗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三墩院区留观病房的95后“美小护”潘婷收到一首诗。与爱情无关,却与疫情期间弥足珍贵的医护深情有关。诗是留观病房的一位患者写来的:




   前一天,这位女患者来到三墩院区发热门诊就诊,随后被送至留观病房。非常时期的一场烧,给她一个措手不及,当得知女患者急切想知道肺部CT结果,而网络设备却无响应的时候,为了缓解患者焦虑,潘婷特地加了她微信,快速找了医生电脑里的片子拍了短视频发过去。当晚,因为担心自己病情、也不习惯医院环境的患者彻夜未眠,不过依然有感而来地写来了这样一首情真意切的短诗,感谢留观病房护士对她焦灼内心的一些些抚慰。

   2月14日,另一位留观患者,也是猝不及防地被要求留在留观病房,什么日用品也没带就要彻夜待在医院了,怎么办?潘婷了解她的需求,帮她跑腿买齐了牙刷牙膏、充电线等日用品。2018年入院工作的她,之前一直是三墩院区骨科(三)的一员,“护士是离患者最近的人,以同理心去照顾他们、关爱他们都是应该做的。这首诗不是写给我一个人的,是写给我们留观病房的所有姑娘们的!”潘婷说。95后的她笑起来真好看。




一线奋战的她,住进了留观病房
   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又在家隔离满14天后,胡乃华又回到三墩院区发热门诊上班了。过去这段时间,她的身体和心情都犹如坐了一趟过山车,连续高强度工作是爬坡,至她发烧住进隔离病房达到了起伏的巅峰,种种检查后被确认身体状况与新冠肺炎无关,总算,“过山车”平稳了下来。
   本为灵隐院区发热门诊护士的胡乃华,1月8日接到三墩院区发热门诊需要支援的消息。彼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大面积爆发,但流感来势汹汹,“我是党员,我报名。”再加上之前有过支援的经验,对三墩院区比较熟悉,1月9日,胡乃华开始在三墩院区发热门诊上前夜班。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胡乃华和同事们的工作节奏、身体负荷不断加重。印象深刻的是1月23日年二十九晚上,病人源源不断,当时她还在心里纳闷:今年这是怎么了,都快过年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病人……而她们从下午4点开始的前夜班,要从三点半开吃午餐开始,之后用上尿不湿、防护服等,一直持续到深夜零点。

   她自己也是万万没想到,留观病房居然给自己也“预留”了一个床位。那是1月29日年初五,她一接班就感觉气氛紧张。前面已经有一位患者被送到留观病房,还有一对母女(女儿开年会时接触了武汉回来的同事)在等CT报告。等把她们送到留观病房,把整个留观室大厅消好毒,又有2位武汉接触史患者前来就诊,又是一轮抽血,陪做CT。




   第二天,胡乃华得知这两对母女的核酸检测都是阳性,虽然有过担心,但一遍遍回想,防护措施到位,警惕性也很强,应该没问题。没想到2月1日年初八,她开始发烧,感觉恶心、乏力、头胀,需要入住留观病房。在老家的儿子一遍遍打电话来叮嘱:“妈妈,你要吃的好一点,注意身体”,可是,电话这头的她,却始终说不出自己正在被隔离的现实。
   好在拨云见日,云散月明,如今胡乃华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胡乃华的老公,也是浙江医院科教部职工张望刚,他说:“老婆在一线辛苦了,我就做好家里的后勤保障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她,把家里的事和工作上的事都处理好。”


不求别的,只求一份理解和宽容
   每年临近年底,都是流感爆发期。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一阵,浙江医院感染疾病科杨建乐医师就和同事们开始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下午5点至早上8点这么两班倒,高峰时期一天200余位患者,下班时累得头晕目眩。疫情一来,穿上防护服,不吃不喝又成了一种新的考验,好几次临近中午,他的同事、浙江医院感染疾病科王浙桦医师叫他脱下防护服吃个午饭,都被他以“早上吃得很饱,不饿”拒绝。8小时、9小时、10小时,他不断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有人责任在肩,用坚持和坚守挡住疫情的凶险;有人念念不忘,用温情和温暖,传递着爱与正能量。白衣天使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虽然付出良多,却只求患者的一点理解和宽容。“前两天坐发热门诊的时候,因为要处理其他的病人,让一位86岁的老奶奶多等了将近20分钟,但她和她的家属没有半点怨言。我每次忙着手上的工作一边说让她们再等一会儿,她们没有半点不耐烦,还一个劲地说医生你忙,我们不急,你们医生太不容易了。听到这句话,穿着一身装备已经不吃不喝不撒坚持七八个小时的我,心里暖暖的。身为医务工作者,在这一次疫情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的就是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而这时,只要患者能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对我们表达善意,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和最好的回报。” 杨建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