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臻德精术追梦新时代 砥砺奋进谱健康新篇!智联同享 慧健未来——我院建院65周年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9842 发布时间: 2019-10-19

时序轮延,铸就大医精诚;

岁月如歌,共绽千秋华彩。

1954~2019,我院建院65载。

岁月的足迹沉淀了时间的印记,历史的年轮承载着时代的重托。

65年前,她从林木掩映的西子湖畔起步,我院灵隐院区红瓦灰墙、飞檐翘角,与景区风光相得益彰;1年前,她在杭城西北焕发新生活力,我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厚墙重基,智慧现代,全方位创新管理和诊疗模式。

65年来,我院始终不忘“解百姓疾病之苦,造百姓健康之福”的初心,追梦新时代,砥砺前行,全力描绘“智慧浙医”新篇章。




20191018日,我院在三墩院区举办“智联同享 慧健未来——智慧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暨我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叶全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原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杨泉森,杭州医学院纪委书记郑公寿,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主任傅志敏、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林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马慧娟等专家莅临现场,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关心我院发展与智慧医院建设的医界权威专家和各界翘楚。我院党委书记严静,院长洪朝阳,副院长曹永葆、张虹、黄勍栋、金肖青,纪委书记何晓波,副院长宋柏杉,财务总监赵卫群及部分职工代表参会。大会开幕式和主论坛分别由洪朝阳和金肖青主持。



01

智联同享 慧健未来

共谱智慧医疗新篇章

上午9点,我院三墩院区门诊大楼六楼会议中心,“智联同享 慧健未来——智慧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暨我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严静致辞——

首先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致欢迎辞,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兄弟单位、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65年来为医院建设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全院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65年来,几代浙医人不懈努力、薪火相传,创造了一部又一部探索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我院的成长历程,与祖国命运、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从1954年建院初期以干部医疗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主,到全面对外开放、服务社会,发展成为以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和危重病急救医疗为龙头,优势学科持续发展,创新学科不断涌现,多中心、多学科协同发展,新技术、新项目跨越发展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大变革、大创新形势下,我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致力于在“五个立足”上下功夫:一是立足党建引领业务,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努力建设患者放心、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二是立足把临床学科做强,聚焦疑难急危重症难点,开展新兴前沿技术攻关,整合优势学科,推动关键诊疗技术突破,打造优势学科品牌,引领医院全面发展;三是立足把医疗技术做硬,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两院区高精尖手术层出不穷,先进设备更新迭代,医院科研再攀高峰;四是立足把医院管理做精,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医院,运行智能、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打造“精致、精细、精品”医院,不断深化医院内涵建设;五是立足把医疗服务做细,积极探索把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方法、机制贯穿于医院各项工作,有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构建大城市-社区-家庭之间无缝转诊的“西湖模式”,打通医养护康一体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满足老年患者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去年628日,我院三墩院区——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投入运营,开启崭新的智慧医院时代。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65年来,医院始终秉承“臻德精术”核心价值观,以“一分情怀、九九耕耘、百分精术、万分责任”,创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医院。


叶全富致辞——

这几年浙江的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多跑一次”彻底解决了患者就医“四长一短”的问题,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就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化建设非常有特色,做得很扎实,无论智慧医疗、智慧医院管理、为患者提供智慧化服务方面都走在前列。智慧医院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全面完善,从原来的单体医院智慧建设到如今的建设以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为基础,建立智慧医院集团和覆盖一定区域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都是在新的新的变化条件下产生和形成,因此学习国外经验时要冷静理性,不可照搬套用国外经验。


张平致辞——

首先代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对大会的成功举办和我院65年来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表示祝贺。智慧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已经成为了医院创新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哪家医院占据了智慧医院的制高点,也就掌握了未来医院发展的主动权。

智慧医院的建设重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在医疗活动当中的应用;第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第三,大数据在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当中的应用;第四,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当中的应用。

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去年推出十项举措,今年又推出十项新举措,这些举措后面是信息技术的支撑,要改善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唯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唯有通过医院内部流程的再造,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我院“两卡融合,一网通办”的发卡率排在全省省级医院首位,使用两卡融合的患者已经占门诊病人的5%,成为全省和省级医院的排头兵。

    智慧医院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和以通为本,所有的信息化手段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也是浙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和发展目标。

    

开幕式后,张漾兮版画捐赠仪式进行,这给予了我院建院65周年活动独特的意义。在我院院史陈列馆中陈列着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木刻版画——《抢救》,是著名版画家张漾兮的作品。60多年前,张漾兮老先生在我院住院期间,被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一幕深深感动,有感而发创作了该作品,这也是张漾兮先生生前的最后作品之一。张漾兮先生儿子、儿媳、女儿等均来到了捐赠现场。

张漾兮先生的外孙女在捐赠仪式后特地解读了作品的含义:《抢救》这幅作品虽是机缘巧合,但又有必然性。一方面是艺术创作领域,张漾兮先生始终强调艺术创作的民族性,创作主题切入社会,他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促使他不断寻求好的题材。另外一方面是医疗领域,以我院为代表的救死扶伤、不计得失的精神和精湛的医术,组织医疗资源抢救一个也许身无分文的患者,刚好提供了一个感人的题材。两方面的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力量的偶然汇聚,促成了一件优秀的作品。而这种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就是不忘初心的专业体现,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的精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在建院65周年之际,这幅意义深远的版画,将会铭刻在全体浙医人的心中,是永不磨灭的画面。

聚智联慧,共谱华章,吸引众多国内医疗专家参与的论坛随后启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带来了《器官移植的信息化大数据》演讲,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叶全富解读《智慧医院建设及其评价标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展开《智慧医院建设与医疗人工智能临床应用探索》的话题,我院院长洪朝阳畅谈《创新智能建设,赋能医院管理》。


洪朝阳在论坛中展示了最新的5G手术直播技术。信号接通之后,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两个画面,一个画面是我院三墩院区杂交手术室中脑科中心主任万曙正在示教手术,另一个画面则是乌镇互联网大会现场实时转播手术现场。手术室、乌镇互联网大会现场以及会议室三方能够进行实时沟通。


下午,分论坛人工智能诊断与胸部疾病诊疗专场、人工智能与心血病诊疗专场分别展开。在人工智能诊断与胸部疾病诊疗专场,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诊疗中心(iLCC)进行了授牌仪式。


大咖云集,聚智联慧,持续一天的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嘉宾进行了一场智慧医疗的饕餮大餐。与会嘉宾同时也参观了我院三墩院区。



02

未来已来,科技引领

开启智慧医院新时代


黑科技改变服务模式

患者获得感大大提升

我院致力于打造智慧医院,这几年,智慧医院已现雏形,各项黑科技带来的是服务管理模式的改变,提升的是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探视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只需要一辆小推车就能完成你信吗?大家对于ICU重症监护病房应该不陌生,也知道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虽然每家医院ICU都有定期的探视时间,但仍有一些免疫力极低的患者需要保护性隔离、负压病房里的患者也都被限制探视,这些患者也同样需要亲人的安慰与鼓励,而病房外的家属也迫切希望能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这时ICU的“黑科技”——移动探视系统就发挥出它的优势。这个探视系统可依托医院现有的网络,实现快速组网,为危重患者的家属提供高清画面实时快速传输。家属提前与主管医生预约探视需求,征得同意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远程探视间按下按键连通,护士站的主机转接到病床的移动探视屏幕,家属就可以与患者进行双向可视及对讲,高清画面,免提通话,传递信息与关爱,让患者不再感受到孤独与恐惧,消除负面情绪。


走进三墩院区门诊大厅,明亮的现代化医院展示在眼前。省内首家推出的共享轮椅整齐排列,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萌萌的人工智能医疗导诊机器人“艾米”,拥有耀眼的白色外形,完美的身段曲线外,7英寸屏幕能清晰的展现出患者所需的信息提示,她不辞辛劳地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咨询服务。她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各个病区,只是功能变成了“患者教育”,实现把时间还给医护人员,把医护人员还给患者。


“智慧药房”拥有省内发药量最大的两台自动发药机系统,是医院的“网红黑科技”,基本能够保证患者到达药剂师面前的同时,药品已经抢先一步到达窗口,实现“药先到,药等人”的理想结果。黑科技的引入,提高效率的同时更保证安全,一年下来药品调配准确率高达100%。除了发药机器人,来院的患者往往被遍布门诊和病房大楼天花板上忙碌的“小车”所吸引,它们是浙江省所有医院里规模最大的宽箱体小车物流系统,药品、标本、手术器械等,在一两分钟内就可以送到医院不同楼层的各个病区、手术室、病理室、药房、护士站、检验室等物流小车停靠站,真正做到了分秒必争。三墩院区康复治疗中心,拥有省内最长的一条天轨系统、三舱7门式高压氧舱治疗系统、整合AR技术的康复机器人设备等,目前已基本实现所有康复设备联网,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可以把康复患者的信息、康复治疗师评估与治疗的记录等一一展现在各套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康复医疗的大数据管理……



新智慧加持管理模式

绿色环保、高效安全

后勤管理是医院快速、安全发展的保障,新型后勤管理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使用构建了高效的后勤管理。

为了保障后勤安全,我院在浙江省内率先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故障、事故等事前危机预警,防范于未然。对比传统的事中、事后处理,事前预警能够大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锅炉安全系统、氧气管理、电梯系统、电气管理等都纳入事前预警统一管理。

医院行政楼设有智能管理中心,整整一面墙是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了各种数据和信息。“设备管理”“门诊数据”“能耗管理”等均集成在智能管理中心。设备管理集成了整个医院的设备运行情况,比如电梯、照明、空调等一目了然。点击“门诊数据”,当天门诊的统计数据一览无余。这个“大脑”24小时监控着医院的每个角落,确保万无一失。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可实现中央自动控制,包括一键报警、智能照明、火警跟踪、门禁远程控制等。


绿色、节能是智能化后勤管理另一大目标。三墩院区通过环境绿色节能管理系统可将门诊大厅、医生办公室、公共走道等区域的环境控制纳入其中,实现对管控区域内的温湿度变化、空气质量变化实时检测。通过各类前端传感器、控制器、管理中心平台软件,实现各区域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的自动化控制管理。能耗实现前置预警管理,初期实现能耗预估,如超出预估值,系统能够发出预警,及时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实现绿色节能。利用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诊断、分析,医院可实施有效管理,而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还能指导建筑能源的利用,由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高效能企业管理工具“钉钉”启用,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医务管理、质量管理、纪检监察、门急诊流程、科教管理、审计工作、后勤管理、院感管理等均可在钉钉上进行高效管理,考勤、审批、会议等在手机上就能一键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职工“不用跑”各个部门进行流程审批,通过钉钉就能够完成。


03

患者至上,勇于创新

构建就医新模式

    

生命续航,分秒必争

医疗救治全面提速

1015日,我院三墩院区“空中120”正式启动,众所周知,在患者发生脑梗、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需要迅速抢救生命,而地面交通条件或当地医院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时候,最佳选择便是空中120服务。患者获得救治的时间越短,生命得救的可能就越大。它的优势在于可让距离不再受限,续航5小时以上,最大航程达1061公里;交通不再受限,不会遇到红绿灯和刹车灯;时间不再受限,时速可以达到300多公里每小时。医院区域急救力量进一步加强,除了拥有直升机这一快速的空中救援利器,还配备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医护和后勤保障队伍,让患者获得更快捷的救援方式的同时,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患者在地面120难以达成救援任务的情况下,多了一种选择,也多了生的希望。生命续航,分秒必争,一切蓄势待发!



医院加大力度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在互联网医院,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预约诊疗、在线复诊、在线续方、移动支付、送药服务、诊后随访、网约护理、医疗信息推送等线上医疗过程,患者健康的在线管理、在线教育,实现健康服务从“治病”向“治未病”转变。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共享服务也进一步完善,通过远程会诊、协作门诊、远程查房、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诊断,让患者不出远门就能够享受大医院、大专家的医疗服务。远程心电血压监测系统运用了最前沿的5G网络技术,支持远程心电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共享,高清图像能让专家随时随地开展分析诊断,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指导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基层社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加强医院与健康服务体系的互动,扩展医院的辐射边界。

我院远程心电血压监测中心的工作包括院内信息化心电网络分析系统,从2013年开始到目前建设有50个远程心电图采集站点和2个心电图诊断中心,负责灵隐和三墩院区门急诊,体检中心及住院病房的常规心电图分析诊断。其次为动态血压远程分析管理系统,依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平台,从2016年到现在,建设有20家远程动态血压监测联盟单位,每年分析1000多例动态血压报告,给出专业建议。远程心电监测及长时程心电分析系统同步进行,目前有42家远程心电联盟单位,每月审核200多例远程动态心电数据。

今天,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诊疗中心(iLCC)正式授牌成立,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快速康复的一体化诊疗方案。中心将AI 智能诊断引入胸部肿瘤疾病诊疗中,开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助力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特色技术,大大提高肺癌早期检出率,构建精准肺癌诊疗体系。目前,肺癌辅助筛查AI在医院胸部CT的应用率已达到80%以上,结节检出率从使用之前的40%左右提升到60%左右。


以患者为中心

打破学科壁垒

深层次推进“最多跑一次”

20184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为了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院两院区在各个方面从患者的切实需求出发,推陈出新,不断深化,从细微之处入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20186月,三墩院区投入运营,无论是门诊还是病区,均按照全新的诊疗中心制设立,门诊包括19个诊区、22个诊疗中心,创新的诊疗新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围着患者转,学科壁垒被打破,患者就诊更高效、更便捷。比如心脏中心,集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大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康复科及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挂靠我院)于一体的心血管疾病医学诊疗中心,将心血管病的预防、临床治疗(内科、介入、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集中于一个诊区,实行多学科诊疗会诊,内外科联合诊疗,打造精准、精细、智慧、一站式服务模式。如果患者想从心血管内科门诊直接转到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就诊,不需要离开诊区,就可以直接前往,在医生工作站插卡看病。诊间配备了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常用检查设备:超声心动图、十二导心电图、运动平板等,方便患者就诊和检查。患者在心脏中心就诊,可以足不出区,完成高质量的心脏诊疗服务,实现“一次都不跑”的诊疗模式。下一步,心脏中心将建设心脏专科实验室,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研究为一体。

就诊越来越快捷,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患者就诊不再需要身份证、社保卡或者银行卡,挂号、付费、查报告、电子票据验查,只需要一部手机下载安装“浙里办APP”,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信息互通,轻松完成就医。医院同时不断优化信息系统设置,先进终端和技术的引进,患者甚至都不需要用手机,直接“刷脸”就可以完成建档、挂号、就诊、付费等一系列流程,真正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墩院区的杂交手术室(即数字化DSA杂交手术室)同样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杂交手术室集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等等为一体,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手术室、同一个患者身上开展心脑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与外科手术两种手术。该手术室中12种以上的信号源,均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方便医生随时调阅患者资料。使得操作更方便,辐射更少,图像更清晰,对于患者来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引流量、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更安全、更高效,做到“让患者创伤痛苦最小化,疗效最大化”。

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墩院区杂交手术室,有价值两三千万的设备,国内顶配的西门子ARTISpheno(飞龙)血管造影机(DSA),能够提供精确显示最微小病变的优质图像以及足够大的成像视野,以便与外科手术及其他形式图像信息结合,支持正在进行的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而且这里开展的每一台手术都可以实时传输到医院医学模拟中心或其他会议室,进行手术教学和讨论工作。今天,在这里进行的脑科中心手术画面也同时运用5G技术实时展现在乌镇举办的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为5G手术示教范例展示给各国参会人员。



结语

医院之德,唯创予健康可论;医者之术,唯益众惠民作旨。

臻德精术,既是“健康中国”战略下医疗机构发展目标与行动准则的高度概括,也是我院建院65年来一直追寻的核心价值观。

65载传承和收获,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院昂首阔步迈入“互联网+医疗”的新时代,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灵隐和三墩两院区融合发展,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新活力。

科技风起云涌新时代,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正在不断凸显,它们已经成为推动医院“智慧化”转型与创新的原动力,我院将继续秉承“敬业、务实、严谨、奉献”的院训和“臻德精术”的核心价值观,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理念,以智慧为引领,打造“未来医院”。

全体浙医人也必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助力医改,不断提升患者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大众健康全力以赴。


来源:党政综合办院务办公室

采写:宣传统战部吴婧

 图片提供:摄影协会王钱、江皓、华鹭丹,团委厉敏,重症医学科沈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