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七旬老人痛风痛到挤破痛风石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455 发布时间: 2019-10-14

商报讯 (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70岁的老杨(化名)又一次被推进了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诊室,还是痛风发作。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袁放看着他无奈摇头:“又没管住嘴吧!”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袁放见识过形形色色的痛风病人,老杨算是不听话的典型代表,烟酒不离,饮食不忌,还得了肾结石,肾功能也在减弱。“对痛风患者而言,规范治疗非常重要,配合医生,药物治疗的同时管住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痛到挤破痛风石,反而导致伤口长不好

老杨痛风已有10多年了,手上脚上都已长起了痛风石,仍不进行正规的降尿酸治疗。虽然知道痛风要管住嘴,但他还是刹不住车:每天1斤半的白酒,2包以上的烟,再加上高脂高热量的饮食,每次痛风发作自行服药治疗,止痛药已成了老杨家中的必备药品。

因为痛风石的关系,他穿不进鞋子,便手痒挤破了脚上的痛风石,伤口处流出像豆腐渣一样的白色粉末状液体。可痛风石挤不出来,手脚还是一阵一阵的痛,于是最终还是进了医院。

“他不仅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路结石,还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血糖、血压都很高,肾功能不全,肌酐水平已经突破190了,如果再不加以重视,未来可能就需要肾透析了。”袁放说,不仅如此,挤痛风石这样的行为更是毫无意义,只是无端增加了痛楚,因为痛风石是无法挤出来的,一旦挤破后,伤口很不容易长好 。曾有痛风患者来求诊,痛风石破裂的伤口半年多不曾愈合。

门诊最年轻的痛风患者只有14岁

袁放说,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肾脏等部位沉积导致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富贵病”。

痛风的发病率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据北京协和医院曾做过的调查,国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在13%左右,痛风发病率约在1.3%左右。男女比例为9:1,普遍高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群,但近年来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

“我曾遇到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4岁,是名初中男生,很胖,脚上已长出痛风石了,这与遗传、肥胖都有一定的关系。”她解释,人体尿酸80%来源于体内,20%来源于饮食摄入产生。20%的比例虽不高,但往往很多时候恰恰是这20%诱发了痛风的发作。因此,那些饮食偏高脂高热量,体态肥胖、缺乏锻炼、喜欢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很容易得痛风。

痛风急性发作期要先消炎止痛

高尿酸血症最直接的病变是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变形等,最常见的发作部位是大脚趾跖趾关节、踝部、足背、膝、腕和手指关节等。

“然而高尿酸血症不仅仅是关节肿痛,最危险的还是各种并发症,有研究数据显示,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0倍。”袁放介绍,尿酸在肾脏沉积,可以导致肾结石、间质性肾病, 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痛风患者会以为尿酸高了才导致痛风发作,因此一到急性发作期就想着降尿酸。实际上,痛风急性发作时,血液里的尿酸水平高低并不具备治疗参考意义,评估尿酸水平的最佳时间是痛风急性发作结束后的2-4周内。

“痛风急性发作时,首先要消炎止痛,降尿酸的药物不具备该效果,相反会延长疼痛时间甚至出现其他关节的转移性疼痛,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期一般不主张降尿酸治疗。”袁放提醒道。

非布司他并非“神药”,药物选择有讲究

痛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

以药物使用为例,很多痛风患者会选择降尿酸新药“非布他司”,袁放甚至碰到过不少患者来咨询:“医生,是不是吃了这个药,我就不用管住嘴了?”

“其实痛风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征,痛风每年发作2次及以上,有痛风石形成,合并肾结石或肾功能不佳者,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目前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另一类是抑制尿酸合成的,在选择哪一类降尿酸药物时,还需要考虑痛风患者自身情况来定。而且降尿酸治疗也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降太快,否则反而会诱发痛风发作。”

袁放强调,一旦患上高尿酸血症、痛风,要做的是及时到专业的医生这里就诊,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很重要,要饮食有节,避免高嘌呤食物,多饮水,平时加强锻炼但不要剧烈运动等等。即使经过正规的治疗,血尿酸水平达标并稳定半年以上无痛风发作,经过医生许可,也只能适当放开饮食,但不能毫无顾忌。

2019年10月12日 《每日商报》 07版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