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刚开学 有老师“偷偷”去看心理病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484 发布时间: 2019-09-11

   时报记者 潘洁 通讯员 王婷 郭俊

  昨天是中国第35个教师节。当微信朋友圈里都在“满屏”送老师祝福时,杭州有几家医院的心理医生说,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现在做老师真的是挺辛苦的,面临着各种压力。与其在节日这一天为他们送上祝福,不如在日常中多给予他们一些包容和理解。

  她每天工作12小时

  连做梦都在备课

  刚刚开学,杭州的年轻教师肖肖(化名)面对家长的挑剔、领导的期望,心理压力不小,失眠、焦虑等症状随之而来。于是,她来到了浙江医院就诊。经精神卫生科吴万振副主任医师诊断,肖肖患上了焦虑症。

  肖肖今年25岁。半年前,她应聘到杭州某小学做语文教师。一些家长认为,她刚刚毕业,缺少工作经验,“镇”不住淘气的学生,时不时地去校长那里打听她的情况。有一次,她正在班里讲课,眼角余光瞥到,教室门外有两个人探头探脑,她没在意继续上课。下课后,她获悉,那两人是来“查岗”的学生家长。这时,她想起了前段时间,校领导以提高升学率、严抓教学质量为主题找她谈话。

  “其实,我每堂课都很努力地做准备,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甚至在梦里都在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肖肖说,她之前就查出来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经常失眠,没想到刚开学失眠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吴万振说:“我接诊过一些像肖肖这样的患者,来自家长和领导的压力令一部分年轻教师变得焦虑不安。许多家长希望老师也能像父母一样关心、教育孩子,但家长某些行为会给老师们带来无形的压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新老师因此产生焦虑等不适应症状,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和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吴万振建议,新老师要正视各方压力,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多跟老教师请教经验,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建立师生间的良性循环。


  她总觉得自己孩子

  不如学生优秀

  在吴万振的病人中,教师的比例并不少。39岁的秦女士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一直忙工作,32岁才生宝宝。儿子5岁就上小学了,她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久而久之,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今年4月,儿子一次考试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了一封遗书,吃了大半瓶安眠药自杀,幸亏发现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被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后来在吴万振的治疗下,病情有所好转。

  吴万振表示,老师的工作很辛苦,压力也巨大。特别是现在的老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注定要承受多种多样的压力:有源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有源自生活方面的压力,有源自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压力……职业倦怠、身心透支等现象侵袭着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幸福感。有时候,明明自己的精神压力过大吃不消了也不能及时面对、及时就医。据统计,在自杀的人中,有70%都是抑郁症患者;而在抑郁症患者中,有70%的人都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不由得让我们更加关注起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对较差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我国大学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小学教师,中小学老师心理状况与一般国民群体相比要差一些,小学教师心理状况更差。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王志轩医师表示,老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喜欢自己的工作;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学生时能够引导其保持心理健康。

  “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教师这份工作经常会有难受、想哭的时候。多半的教师会感到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七成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普遍存在,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王志轩说,老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学校要及时地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老师的心理能否尽快康复,取决于老师的自我调适和恢复能力,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适才是心理康复的根本之道。”

    2019年9月10日 《青年时报》 2版 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