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24年前突发心梗命悬一线 一张“处方”让88岁的他从容走西湖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821 发布时间: 2019-08-30

本报记者 俞琪 通讯员 王婷 郭俊 吴玲珑
    身边有人得了心脏病,尤其是心肌梗死这类严重疾病,去看望时,可能很多人会说到一个词:静养。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吃好、喝好,天天躺在床上不动,反而会增加再发心脏事件的风险,容易让病人陷入“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恶性循环,导致大量心血管病人因“返修”,反复住院。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更希望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但是,对运动风险较大的心血管病人来说,适当的活动怎么动?
    作为全国首批心脏康复培训示范基地的浙江医院,最近分享了一个20年前医院心脏康复科刚成立时接诊的病例。88岁的施大伯,遵照医院为他定制的运动处方,20多年后的今天,不仅摆脱了疾病带来的心理恐惧,体能也得到了很大恢复。
    “那是24年前的春分,我记得特别牢,从杭州城站坐上火车后,我突发心梗,感觉比死还难受,中途在萧山站被抬下车。”施大伯回忆说。
    那时候还没有支架,施大伯的家属说,当晚抢救的医生已经让他们做好了后事准备。幸运的是,施大伯最终被救了回来。随后的4年,施大伯反复过几次病情,不仅身体消瘦,精神也几近崩溃,不能正常工作,恐惧充斥着他的生活。
    1999年,施大伯安装了一枚心脏支架。
    “医生告诉我,不是装了支架就万无一失,病根还在,需要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计划,才能让我渐渐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施大伯说。
    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副主任王雁主任医师说,心脏疾病是一种需要术后康复的疾病,但很多患者在进行支架、搭桥等心脏手术后,术后“保养”却没有跟上,导致患者不敢爬山、不敢运动、不敢旅游、不敢出行,只能终日待在家里。心脏疾病不能仅仅靠药物治疗,通过综合评估,制订个体化的康复处方,让患者不仅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享受幸福生活,这是心脏康复的初衷。
    “大量研究证实了运动、营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心脏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有着正面的作用。”王雁说,心脏康复就是整合多个学科,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矫正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心梗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从那时起,施大伯便遵循医嘱,戒掉了44年的烟瘾,同时依据“运动处方”,实施了为其定制的康复计划。循序渐进,他的体能越来越好,慢慢摆脱心梗对他造成的身体影响和心理阴影。
    施大伯的这张“运动处方”有些什么内容?“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因为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同时配合阻抗、平衡、柔韧训练。处方详细规定患者每天热身活动、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放松运动的形式、时间以及运动量。对一般的患者,快步走是最方便、安全的运动方式;而对于肥胖的患者,游泳是更好的选择。
    处方中的“药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在运动康复前有这样一套机制:首先是临床病情评估,然后是体适能评估,包括平衡能力、柔韧性等能力的评估,最重要的是心肺能力的评估。
    “评估心肺功能,最佳方法就是进行运动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精确测定患者从有氧运动到无氧运动的临界点,我们称之为无氧阈。”王雁说,有氧运动强度过大了就会变成无氧运动,而无氧运动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伤害,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把握一个度,绝大多数的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无氧阈以下。
    王雁说,运动康复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患者急性期过了出院后,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门诊心脏康复中心运动一段时间后。此后,进入慢性稳定期,患者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或是自己在家中进行运动康复。只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建议3个月到半年一次。
    当然,心脏康复计划不仅仅有运动处方,还包括药物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营养处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王雁说,控制病情,一定是健康教育、心血管危险因素矫正以及上述五大处方共同的成果。

 

每5人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
    王雁介绍,目前在心脏康复科接受治疗的以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主,其中冠心病占比比较大,包括放了心脏支架的、做了心脏搭桥的、心肌梗死等。另外,换瓣术后的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也都是心脏康复的范畴,“可以理解为脏器康复,通过心肺功能的改善,来提升全身脏器的功能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提出,今后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报告显示,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2.9亿。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居各类疾病首位。我国接受心脏支架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名30至79岁的受试者进行随访7.2年后发现,如果能具备不吸烟或尽早戒烟、每日饮酒小于30克、参加身体活动、饮食蔬果充足、少食红肉,以及健康体重这些要素中至少4项,就可降低58%的严重冠心病时间风险,降低43%的冠心病风险,降低39%的脑梗塞风险。

2019年8月30日 《浙江老年报》 6版 健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