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大部分人接受自然死亡 对濒死过程中的疼痛最恐惧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367 发布时间: 2019-08-09

    本报记者 俞琪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过去可能认为,年龄越大越忌讳谈论死亡,但我们的调查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浙江医院原护理部主任许瑛说。

  去年,浙江医院开展了一项《浙江省居民对安宁疗护认知及需求现状调研》。课题组通过对城乡居民及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调查,试图了解我省居民对死亡的真实认知,以及以及对安宁疗护的需求。

客观需求日益增长

  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许瑛说,当时选择这个问题进行调研,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显示,在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排名中,英国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台湾地区排名第六,而中国大陆则排名第71。我国居民死亡质量差。

  而我国的安宁疗护工作起步较晚,面对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在“健康中国”大战略背景下,如何为全国的老龄人口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延长生命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追求长寿的同时,对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也越来越重视。当患者患上不可治愈的疾病,生命终点不可避免地来临时,实施治疗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延长生命,而是使生命保持尽可能的舒适和有意义,追求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这也是安宁疗护的根本意义所在。

部分医护人员仍存在误区

  此次调研,项目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从居民对死亡的态度、安宁疗护认知、签署生前预嘱意愿、安宁疗护服务选择意愿、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和影响安宁疗护因素等方面设计调查条目。

  九成以上被访者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同时,超过90%的居民表示,即便病情是坏消息,也希望被如实告知。让人意外的是,调查中忌讳谈论死亡的,大多数是年轻人。

  虽然普通居民中有近一半的人不了解安宁疗护,但大家普遍认为对死亡教育和安宁疗护的普及很有必要,超过80%的人表示,“我”有必要学习安宁疗护的知识。

  在“如何获取安宁疗护的知识”的调查中,比例最高的是通过媒体,其次是医护人员。但调查结果显示,在医护人员中,对安宁疗护存在误区的不少。有43.43%的医护人员认为,安宁疗护仍需积极治疗达到保存生命的目的;15.94%的医护人员认为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治疗;18.73%的医护人员认为安宁疗护就是安乐死。

  “在普通居民看来,医护人员是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窗口,所以不能忽视在医护人员中普及正确的安宁疗护知识。”许瑛说。

年龄越大越需要舒适治疗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居民和近90%的医护人员,对濒死过程中的疼痛感到害怕。

  “在临床上,我们见过许多病人在生命的末期受尽折磨,但因为缺乏安宁疗护的介入,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离开。”许瑛说。

  根据调查,超过五成的被访者,接受在生命终末期接受安宁疗护。并且,其中年龄越大者,越倾向于选择舒适的生命支持治疗及不需要任何生命支持治疗。

  但目前的情况是,往往到最后关头时,个人已无法自主做出选择。

  “不少人已经有了立生前预嘱的意识,我们的调查也显示九成以上居民接受生前预嘱。但从目前来看,大多还是关注在财产分割,其实,还应包括对自己最终的抉择,这也是安宁疗护的其中一个部分。”许瑛说,如果自己没有做出抉择,往往家属和医护人员不得不选择继续抢救。在目前相应立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存在法律风险,而家属则会面临道德指控。

安宁疗护真正落地

还有多远

  安宁疗护在哪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应在专业安宁疗护机构,其次为综合医院,然后依次为家庭、养老机构、社区卫生院。

  “实际上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是相反的,在欧美等国,90%的人选择在家庭接受安宁疗护。”许瑛说。

  我国台湾地区采取一种“共同照护模式”,逐步将安宁疗护工作从医院转向社区居家护理。成立一支由医护人员、营养师、护理师、心理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生理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灵性及社区支持等服务,在整个照护过程中,患者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家属亦全程参与。

  “安宁疗护希望实现的是:病人有尊严地离开,家人之间好好告别,活着的人继续积极生活。”许瑛说,要充分重视生命的价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死亡教育,使其更好地认识和接受生命走到终点,协助患者安详地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

  如何朝着这个目标,推进安宁疗护真正落地?课题组给出的建议是,首先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完善立法。其次,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方针,建立完善的体系,比如综合医院如何将需要安宁疗护的病人转向社区或家庭,在社区或家庭由谁来为病人提供服务,提供哪些服务等。

  在费用方面,从医保的角度,如何促进医疗服务费用合理化,使安宁疗护服务可收费,医保可付费;从社保的层面,如何引入社保体系支持安宁疗护服务中的非医疗服务收费,比如病人去世后,对家属的心理辅导;是否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包括商业保险、成立专项基金会等。

    2019年8月9日 《浙江老年报12版 健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