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送儿子上了一堂急救课后 父亲迫不及待想留下来当志愿者 急救专家:溺水后倒背控水是误区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031 发布时间: 2019-07-31

7月27日上午,“急救科普夏令营”活动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医学模拟中心继续展开。

成人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中风发作、胸痛识别、儿童溺水急救……50多位社会人士通过报名后踊跃参加,他们中有十几位身穿迷彩服的中学生,还有携手前来的老夫妻,更有从城市另一头赶来的80后父母们。原定11点30分结束的活动,由于学员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拖堂”了一个多小时。

40多岁的姜先生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在医学模拟中心李少冲引导下,他为大家模拟了在路上遇到有人心跳呼吸骤停,呼救并开展成人心肺复苏的全过程。评估反应和呼吸、呼救报警、胸外按压、使用AED等。

李少冲评价:“虽然从专业角度看,姜先生的整个过程有一些错误,但如果有人在路上遇到姜先生,那可是很幸运了。”事实上,姜先生在两个星期前,仅是“急救科普夏令营”的一位旁听生。

 

送儿子来上急救课 父亲提出想留下来当志愿者

姜先生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个夏令营信息,当即决定给孩子报了个全天课程。

他说,自己身边曾发生过需要急救的事。一年前,自己的母亲曾突然晕厥,但当时情况并不是特别危急,还送到了杭州医院救治;但两年前,在老家生活的丈母娘却因突发心脏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遗憾去世。

“这些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姜先生说,因此他心里一直有个想学急救的念头。儿子今年要上高二了,正好是暑假,姜先生就立刻给儿子报了名。“当时他并不知道要来学什么。我和他解释,如果遇到蛇虫叮咬、创伤、溺水等意外时,可以知道正确的处置方式,能够将伤害最小化,他便同意了。”

送孩子来上课的当天,姜先生观察了一会儿也很有兴趣,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他得到了旁听的资格。一天时间,儿子拿到了心脏急救+CPR+AED国际培训证书,他也一直在一旁训练。课后,姜先生主动找到李老师,表示想在接下来的几期活动中担当志愿者。

“最好是用不到,万一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可以搭把手,能够挽回一条生命,那意义非同凡响了。”姜先生说。

现场还有一位十岁孩子的父亲,在听完课后,跑过来给孩子报名。“孩子本来今天要和我一起来的,但由于别的事冲突了。”这位父亲告诉记者,虽然孩子现在才十岁,但每隔两年或一年学一次,以后长大了也许用得上。“也算是一种经历,一项技能。”

 

溺水急救控水是误区

最不建议非专业人员在没有任何设备情况下下水

夏季儿童溺水事件频发,活动现场,医学模拟中心李少冲以儿童溺水急救作了详细讲解。他说,溺水是世界各地5到14岁儿童的第三大死因,一些儿童在溺水后长时间缺氧导致大脑受损,纵使保住了性命,也变成只剩呼吸心跳的植物人,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无尽痛苦。

李少冲还提到,常看到溺水后几个大人轮流把小孩倒挂在背后跑,想要孩子把体内的水排出来,事实上这样的“控水”是不能起到作用的,是一个常见误区。

“溺水一定不要控水,因为控水不但没有作用,还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有时不正规的物理挤压,甚至可能会引起胃反流,导致窒息。”李少冲介绍,我们的肺有自我保护机制,一旦肺里进了水,会自动触发喉头痉挛,产生喉头紧闭反应,防止更多的水进入肺部。而若是溺水时间较长,喉头痉挛反应失效,水进入肺部,就像海绵一样被肺部吸收,此时无论拍一拍或倒挂是更加没效果的。

“正确的排水方法是通过正确规范的胸外按压,通过建立血流,让围绕在肺泡旁边的血管,把多余的水给吸收带走。”李少冲说。

那么溺水到底应该怎么办?预防是第一位,如果儿童在水里发生紧急情况发出急救信号时,一定要快速识别,然后寻找工具,为溺水者提供漂浮物。“溺水的时候,最不建议的就是非专业人员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直接跳下去救援。”李少冲说,任何急救都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进行,这样一旦再出现其他情况也可以及时应变。

“具体可操作的急救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先评估有无反应且有无正常呼吸,如果有呼吸,要让溺水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如果无反应与呼吸,呼叫帮助,打120;同时,首先要做的是打开气道,清理口腔异物;再给予5次急救呼吸,有条件的话同步给氧;观测是否有生命迹象,给予心肺复苏,连接AED……”李少冲说,溺水者心肺复苏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溺水者更需要氧气,要先做人工呼吸,然后胸外按压。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