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宣传

“2015西湖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研讨会”在杭召开

作者: 宣传统战部  阅读次数: 7398 发布时间: 2016-04-15

时报记者 蒋菲 通讯员 王婷 孙洁

冬天来了,急诊室抢救心梗、脑中风患者的场景每天都会发生。家里如果有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他们吃什么,怎么吃,穿什么,怎么穿才能不让血管出问题,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2016年1月15日至17日,由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社和浙江医院心脏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西湖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记者就老百姓最关心的心脑血管疾病问题采访了与会专家。   

冬季用药量需要调整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介绍,2014年,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到总死亡率的1/3以上,三人死亡中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2015年,这个数据达到了40%以上。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不规则饮食等有关。与一般疾病有明确病因不同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原因不明确。很多人抱着“抽烟的人不是每一个都心肌梗死的,肥胖的不是每一个都脑中风”这些侥幸心理。

葛均波教授指出,这些危险因素越多,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越高。“近几年,心肌梗死率急剧增长,20几岁的人也会患上心肌梗死。我碰到一个心肌梗死的年轻老师,没有任何三高的疾病基础,就是抽烟,每天抽两包烟,后来冠状动脉完全堵塞了,做了心脏支架。”

浙江省是烟酒消耗的大省,危险因素虽然不是病因,但通过戒烟、减肥、运动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冬天,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主要因为血管在冬天因为寒冷会剧烈收缩,这一收缩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增加脑出血、脑中风、心肌梗塞率。对此,葛均波教授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冬天少出门,注意保暖,早起时不要剧烈运动。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用药方式用药量到了冬天需要改。夏天只要吃一片就够的,冬天则需要1-2片,需要找医生咨询,适当增加用药量。

高血压有“中国特色”

不少科学家发现中西方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国外高血压“走心”,中国高血压“走脑”,也就是说,中国人更容易得脑卒中。

这一点,葛均波教授也认同。他强调中国脑卒中发生率高,跟饮食特点有关:烹饪方式多油炸、无强化叶酸饮食。

有人会问叶酸不是孕妇为了预防胎儿畸形吃的吗?其实,叶酸不是孕妇的专利,它对脑卒中、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预防和治疗效果。

中国人喜欢吃炒菜,蔬菜炒后叶酸被破坏,因此摄入得就少,血液中的“坏家伙”,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物质就升高了。

Hcy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如果它在血液中高于10μmol/L,就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引发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卒中风险。

同样的血压量,中国人脑中风发病率比外国人高很多,就是因为“低叶酸—高Hcy—高卒中发生率”这一不良事件链条的产生,形成了高血压多发脑卒中的“中国特色”。

葛均波教授建议高血压患者适量补充叶酸,或是像美国人一样多吃生菜。再者,还可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橘等。

心衰术后康复很重要

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展示了一组数据:我国目前成年人中约有1000万名心衰患者,每年新发患者50万。住院的心衰患者中,今年1月再住院率达30%,出院后30天死亡率是10%。

葛均波教授认为,这跟买了车子要养护的原理一样,以做支架开通的患者为例,不加以控制,术后0.5%-1%的几率会形成支架内血栓,甚至把血管堵死,患者因此过世。

尽管浙江在心脏康复治疗方面走到全国前列,但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浙江医院院长严静就多次强调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理念,以降低心衰患者反复住院率和抢救率。“很多医院抢救病人后就让病人回家了,这是不合理的。浙江医院心脏中心跟杭州120急救中心合作成立了胸痛中心,强调从接到病人到导管室治疗再到术后康复一体化。今后尤其强调康复阶段的预后治疗,需要心内科、心脏康复科、康复技师等合作,根据病人情况开出因人而异的处方。”

青年时报2016年1月18日  第A08版:本地新闻